飯館村研耕地除核污 學者農民助重建
指日政府排水政治決定 不解中國禁令
福島核事故發生後,縣內「飯館村」原本不受地震及海嘯影響,可惜因風向關係出現核污染,村民要撤離。學者田尾陽一於災後3個月與當地農民菅野宗夫等成立「福島再生會」,研究農地除污和分析核輻射量方法,並提供社區支援及旅客農耕體驗等,冀以民間力量促進重建。對於日本政府排放核污水,田尾陽一擔心當地產品聲譽再度受損,又認為日本政府及東電決定屬政治考慮,未有充分理解漁民想法,「科學基礎在於直覺和好奇心,在前線工作的漁民不希望輻射物排放大海,卻被指不懂科學」。菅野宗夫指難以理解中國內地和香港禁令,「一聽到來自某國的產品就不吃,完全無根據」。
飯館村位於福島第一核電廠西北方向約30公里,福島核事故發生後,原本不屬於日本當局禁區範圍。學者田尾陽一與村民檢測後,發現該村受風向影響而出現核污染,當局災後一個月才撤走當地居民。被問及為何不到其他地方重新開展生活,農民菅野宗夫說自己土生土長,離開時已屆六旬,家族三代都在村務農為生。他下定決心,一旦獲准重新踏足飯館村,必定會開放土地,讓學者研究土壤淨化方法,唯一條件是學者「不能獨佔研究成果」,須與其他農民分享,重振當地耕作業。他指現時會自行檢測所有農產品,確保輻射量達標才出售。他相信「核事故不單禍及福島」,若核污染擴散,全球都受影響,要抱持自己都是災民的意識,共同思考及解決問題。
開放土地 促學者分享成果
直到2017年,日本才解除當地「避難指示」。學者田尾陽一在東京大學修讀物理學系,指其中一種輻射物「銫」累積在土壤表面約5厘米,日方花費大筆公帑和機器進行翻土工程,惟做法耗時及成效不佳。他與其他學者和農民自發研究,包括將水倒進受污農田,由農民以農具移除約5厘米土壤,結果令農田輻射量大減至安全標準,且方法容易掌握。
至於飯館村重建進度,他指部分山區仍未開展除污工作,農產品數量及售價不復災前水平。災前原有約6000人務農為主,至今只有兩成人口重返。
東電上月排放核污水後,港府同日起禁止包括福島縣等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根據食安中心網站,港府在福島核事故後,對當地蔬果及奶類飲品等進口管制措施不變;而當地的肉類、家禽及禽蛋等,則須附有簽發的輻射證明書,指相關食品的輻射水平無超出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指引限值才可進口。
翻查日本農林水產省數據,前年福島縣漁業及農業生產總值,分別約95億日圓及1913億日圓,回復至災前2010年約五成及八成水平。
對於福島縣漁民及農民擔心當地漁農產品聲譽受損,日本政府官員月初接受本報訪問時,提到福島縣產品的價格仍較其他縣低,反映謠言造成的損害;又指同意業界觀點,因此日方會針對國內外有害謠言採取措施,提供有科學依據且透明度高的資訊,並加強打擊不實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