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吧業:中高檔客移民或外遊 消費萎縮 促政府搞活酒吧文化 自然帶動夜經濟
【明報專訊】酒吧往往是夜生活的繁榮指標,燈光酒色,紅綠相映,但本地業界在疫情期間受壓多時,復常後市道未如理想。酒吧業協會主席錢雋永表示,本地酒吧生意較疫情前同期下跌三成,協會訪問近300間酒吧,業界反映有消費能力的中高檔客人都移民或外遊,令本地消費情G變差。他期望政府可帶頭推廣香港酒吧文化,自然能帶動香港夜經濟,酒店、的士、消夜都可「活起來」。有酒吧負責人形容,如政府未能「搞旺」夜消費,香港將不再是「不夜城」。
明報記者 李浮南、區慧盈
靠內地客及回流港人
蘭桂坊生意較佳
本報記者本月10日(周四)到尖沙嘴諾士佛臺觀察,晚上9時酒客稀少,11間地舖酒場有5間只坐一成至兩成客,另有一間更只有兩^客人,記者經過時,職員均落力「拉客」;晚上11時起,場內人數增多,一般約有八成滿,大多以年輕人為主。
指基層客寧北上消費
錢雋永向本報表示,社會復常之後,由於有內地年輕遊客及回流港人補充,中環蘭桂坊今年6月已回復八成生意,至7月更恢復九成,但尖沙嘴及旺角酒吧的生意無特別增長,因客人大多已外遊或北上,亦無新客補充,「平瓥冇用,係冇人」。他說,內地經營酒吧成本較低,售價亦可低於香港,不少基層港人寧往內地消費,「呢個係無可厚非」。
今年香港有8間酒吧躋身「2023亞洲50最佳酒吧」,位於中環的「Coa」更連續3年奪冠。錢雋永認為,香港酒吧不論氣氛、雞尾酒、調酒師的質素均較內地高,甚至比東南亞更有優勢,政府應大力宣揚,「我]唔係要sell同人]鬥平,係要鬥質素」。他估計要到12月聖誕節港人才會留港消費,期望政府可帶頭推廣香港酒吧文化,業主亦可減租至少一成,助業界過難關。
質素勝內地東南亞
「唔係要同人鬥平」
今年32歲的Kit於2020年初在尖沙嘴開設兩間酒吧餐廳,分別於樓上及地舖。他表示,即使暑假旺季,生意反而較數月前差一成,很多人寧到內地消費,而內地客消費模式亦已改變,大多是即日來回,「打卡、食魚蛋」,形容是「眼球經濟」。
消費改變 認為不能只靠遊客
Kit稱曾花費數萬元在小紅書推廣,但效果一般,故目前集中吸本地消費,「冇辦法一味靠旅客,有必要鞏固本地市場」。
Kit提到,其位於地下的酒吧餐廳原定凌晨3時關門,但事實上約凌晨1時已剩「一^兩^」,故會按情G提早關門,曾試過一天僅做約8000元生意額,「1.6萬(一天)先圍到本」。他認為復蘇關鍵在於政府如何推動市民夜生活,自己亦留意到不少人外出仍戴口罩,政府應「搞旺個場」讓市民放開消費,「飲酒唔一定係壞事,但(市民)已經習慣鰿戔鴷肮﹛v,直言長久下去香港不再是「不夜城」。
曾一天8000元生意 成本一半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表示,營業時間涉及成本效益問題,香港租金昂貴,作為商家必然希望「開夜齱v以爭取營利,但人工亦佔成本不少,「你開多4個鐘,多4個鐘鵀洶J,R唔R到額外支出先?」他認為政府各部門在夜市問題上應做好協調,令商戶可經營得更便利。
(夜市經濟系列.夜生活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