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卷二:論證易偏離 論點宜遞進

[2023.05.30] 發表
(圖•flyparade@iStockphoto)

【明報專訊】2017年DSE題二「足印」,文體不限,創作空間較大,如打算撰寫議論文,只要思考「足印」比喻什麼,再立論即可。以下學生示例以足印比喻人類的創新和歷史教訓,指出前人留下的創造能推動人類發展,批評無視歷史教訓者的不智,鼓勵人類應努力發展事業,承傳文化。文章取材大致平穩,亦有一些學生容易犯的錯誤,可供讀者一同斟酌。

■學生示例

姓名:王首義(英華書院,中五級)

(1)足印,是每個人在走過的路上必定留下的,有的是現實留下的,亦有些是在記憶中、在史冊中留下的,不可觸碰的。有人會視足印為一種不能抹去的創傷,(先定義足印,處理恰當)就如經歷過戰爭的士兵,他們走過人類歷史上最可怕的時期,對我們來說只是書上幾頁描述,但對他們而言卻是創鉅痛深的。誠然,足印可以是不堪回首的創傷,但轉念一想,這些足印也可用以防止我們重蹈覆轍。

【能啟引下文。】

(2)足印可以讓我們從前人的經歷中得到益處。(論點清晰,能回應題目)以我們每人都有的父母為例(可改為「以父母為例」),他們是最佳的榜樣,在觀察到兒女做事不當時便會即時指點,糾正錯誤。(例子一:「足印」只是一痕[,不會像父母般糾正子女,留意例子有否扣題)或遙想千年前的蘇洵,為了勸諫北宋政府(可改為「北宋君主和朝廷」)不要因畏懼遼、夏而以歲幣議和,故借古諷今,講述戰國時齊、楚、韓、燕、趙、魏因懼怕而沒有聯手擊敗橫行無忌的秦國,終落得亡國下場,希望執政者以六國滅亡為鑑。(例子二:闡述合理)再看科學發展,糖尿病的解藥也是通過多次探究和覆核而成。生物科學家班廷及貝斯特從動物胰腺中提取胰島素,改寫了糖尿病患者無法治療的命運,在醫學史上留下巨人般的足印。不過,這做法易有副作用,另一生物化學家桑格運用前人的研究,完整定出胰島素的胺基酸序列,推動了人造胰島素的發展,使糖尿病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療,改變未來。(例子三:例子具體,闡述合理,能論證踏上前人足印的好處)

【本段提出三個例子,胰島素例最具說服力,能清楚論證前人成就所帶來的益處;蘇洵例子次之,能指出前人經驗可作參考;父母的例子則未能緊扣「足印」的比喻,亦未能清楚對應段首提出的論點。】

(3)然而,我們有蚞史盈千累萬的足印,又是否代表可解決一切問題呢?斷然不是!(提出「足印」無法解決問題。若然在此處直接指出段末所提出的論點更清晰)君不見杜子美於〈登樓〉之中暗嘆後主劉禪寵信宦官黃皓,欲勸告唐代宗不可重蹈前人寵信宦官的覆轍,卻對此問題無可奈何?即使我們清楚看到足印所留下的教訓,抱荂u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態度勸諫,也不代表可以憑藉前人的足印帶來效益。(「帶來效益」可改為「避過禍患」)這是因為無論前人的足印有多值得參考,若然不合勸說對象的心意,也只能徒生無奈。人類就是如此不願反省,不斷重複犯錯。翻看歷史,皇帝寵信宦官,導致宦官干政,這在多少個朝代上演過呢?(以宦官干政不斷上演,論證錯誤的足印不斷循環,合理)由是觀之,若我們看見前人留下陷入險境的足印,卻不思進取,不作改進,重新踏足其中,實在是浪費了歷史的教訓,是切切實實的咎由自取。

【這段論點扣題,前半部分由勸諫者的角度出發,論即使有前車之鑑,別人也不一定聽取勸諫,因為不合自己的心意,這堛滬鴞]只是輕輕帶過,倒不如省略不談,只就人類不斷重蹈覆轍而論,全段的內容則更統一。】

(4)相反,人類善用足印,即能將文化與歷史承傳下去。(論點清晰,但是,下文例子沒有回應善不善用的問題)遙想撰寫《史記》的太史公,承繼了父親司馬談太史令之位,(可加「也將其家族從周朝開始撰寫歷史的志向抱負承傳下去」),若非其忍辱負重整理歷史,延續前人的足印,將撰寫歷史的路走下去,我們今天哪能得知那麼多前朝往事呢?(例子一:論歷史靠一代代人的努力傳承下去,但是這一點沒有回應段首所提出的「善用」)除了跟隨父母家族的足印,亦有徒弟跟隨師傅的足印,將文化承傳下去,且看葉問和李小龍,李小龍毛遂自薦,向葉問求學,將詠春發揚光大,在荷李活的大銀幕也有這樣的文化出現(可改為「在荷李活的大銀幕上演出了詠春的價值,令世界有更多人認識功夫」)(例子二:仍沒有談及善不善用的問題)。是故要未來得以改變,便要有延續足印的態度,否則文明是不能前進的。(因為上文舉例子未有談及「文明」,故歸納時可將重點談文化,這句可改為「因此我們要延續美好的足印,使一代代人的心血不致埋沒。」)

【本段首句論點令讀者感覺與段2「善用足印得到益處」的論點相似,但此段其實在論將前人心血傳承下去相當重要。可改為「人類的文化與歷史承傳,也是一步一足印,需要一代代人努力承傳與發揚」,轉換一下論述的方向。而且,要小心論點的用字,段首提出「善用足印」,但下文兩例也只談延續足印,那就不太能回應論點了。】

(5)人總是擔憂蚢L去和未來,不是嗎?現實的足印就如在沙上的足印一樣,後方的會不斷消失,而前方的去路卻未能看清。那麼究竟如何才是正確的處世態度呢?聖經(有經文說):「不要為明天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雖然上文不斷強調要以足印為鑑,使未來變得更好,但我們也要知道,無論過去有多少的足印需要回顧,或是面前有多遙遠的路程需要一步步走過,必須記得我們的一雙腳只可以在一個地點,就是現在。唯有把握良機,才能改變生命的去向,以前的足印會被風吹走,而未來的路一望無際。

【以此收結也可以。不可只看過去,而應多展望將來一點,其實也可發展出一個論點來──不要被前人的足印拘泥,不一定要踏在前人的足印上。】

(6)人生是一段漫長的路程,讓我們能腳踏實地,好好運用無處不在的足印,創造更好的足印讓後人學習。

【能回應前文足印使人得益的論點。】

(1255字,文章經編輯修訂)

■總評

內容 6

大部分內容扣題發揮,論點句寫得清晰,不過,要注意論證是否能夠回應論點,例如段4言及要「善用足印」,但下文例子並無呼應,這是考生常見的問題,寫了論點之後,寫蚍g茷K偏離了提出的論點。

表達 6

詞句達意,偶有運用四字詞,如創鉅痛深、重蹈覆轍、橫行無忌、毛遂自薦等,亦有運用反問句。

結構 6

結構完整,論點可更清晰。三個論點若有清晰的遞進關係更好:

1. 善用過去的足印,借古鑑今

2. 不可漠視歷史教訓

3.最後言延續前人的足印(將科研例子調至最後一點)

■構思提醒

取材取分關鍵:

若同學覺得構思三個論點有難度,可以用「為什麼」和「如何」兩個問題思考,例如:

˙為什麼有些足印不應跟隨?

因為別人的成功是難以複製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也需切合自己的個性。

˙為什麼有些足印能垂範後世?

因為他們每一步也對得起自己的良知,體現了人性的美善。

因為他們創立了不朽的功業,在歷史上留下了巨大的足印。

˙為什麼有些足印消失得很快?

這是常情,因為生命會消逝,即使不朽於世,但世間萬物始終會隨時光流逝,足印終會消失。

˙如何看待父母留下的足印?

不必盲從,先探問自己內心。

˙如何看待歷史的足印?

注意時代轉變,前人做不到的,今日可能會成功。

文:胡詠怡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畢業,現職中學中文教師。尤好文字之美,亦慕夫子韋編三絕之勤。)

圖•flyparade@iStockphoto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099期]

更多教育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