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委任8年 劉智鵬:負調解角色
【明報專訊】區議會委任制度自1982年開始已存在,至2015年才取消。過往各界對此制度存有爭議。立法會選舉委員會界別議員劉智鵬,曾出任兩屆屯門區議會委任議員,他認為其最重要工作是怎樣令政府的地方政策可在地區上暢順地落實和推動,並解釋區議會內有不同政治背景的區議員,在地區事務會持不同意見,委任議員很多時需要擔任調解角色。
有助政府政策落地
回顧過去,劉指委任議員的產生是由政府主導,估計是與地區領袖協商所致,至於他當年為何會成為委任議員,就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實際操作。他強調委任議員與其他議員無異,但在地區的施政層面上,會出多一點力去落實政務,舉例說,當年屯門區議會的財委會由委任議員負責。
議員相爭 巴士線久議未決
委任議員擺平印象深
8年委任議員生涯,劉表示難忘的事很多,但最難忘是第一次參與交通運輸的委員會會議,討論過海巴士路線調整問題,足足討論一年都沒辦法落實。當時的爭議,是由於每名民選區議員,希望在自己選區內設有巴士站,而且是停站後直接前往屯門公路,爭議由建制泛民之爭開始,後來演變為與相鄰選區之爭,最終由委任議員決定增設特別班次解決事件。劉形容這段回憶是他對區議會第一印象。
劉智鵬憶述,當年6名屯門區委任議員,在屯門新墟設一個聯合辦事處,是全港最大的一個委任議員辦事處,亦有街坊上門求助。至於如何運作,劉說他們會先接下求助個案,適度處理後再轉介到所屬選區的區議員,讓對方跟進,「從來沒有一個個案能由頭跟進到底」。
稱區會諮詢 助民政處施政
委任制度曾於2015年取消,劉智鵬認為很可惜,因為區議會內缺少一個中間人處理爭議。對政府重啟委任制,劉形容是好事,而擴大委任議員的板塊,相對地加強主導角色。曾作為分區委員會成員的他,認為分區會委員同樣由政府委任,能協助民政處推動地區服務。
面對區議會改革,不少非建制派打算不再參選,劉認為政府也曾解釋,現時原則是愛國者治港,符合這個原則就可參選。他又認為區議會是諮詢架構,但後來滲入政治元素,導致區議會和民政處在施政的主導權上競爭,認為改革後區議會能協助民政處施政,做法沒有問題。
(區會改制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