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逾70國家地區賑災救援

[2023.03.06] 發表
土耳其南部2月6日發生黎克特制7.8級地震後,鄰近震央的卡赫拉曼馬拉什不少建築物完全倒塌。(法新社)
在土耳其安納托利亞地區南部古城阿達納,救援人員從瓦礫中抬出地震死者遺體,情緒激動。(法新社)
土耳其17歲少年穆罕默德與21歲哥哥被困瓦礫下198小時後終獲救。兩人被困期間靠飲尿和吃蛋白粉保命。(路透社)
土耳其城市卡赫拉曼馬拉什有大量建築倒塌,災民無家可歸,在物資短缺下圍爐取暖。(法新社)
在土耳其哈塔伊省安塔基亞市,有災民暫居於由聯合國難民署搭建的臨時帳篷。(法新社)
是次搜救為特區救援隊首次海外行動,共救出10人,當中4人生還。(新華社)
中國救援隊屬重型救援隊,可在災區連續14日作搜救工作。(新華社)

【明報專訊】土耳其發生強烈地震後,各地政府及國際組織響應土耳其的國際援助請求,派遣救援隊到當地救災,並提供經濟及物資援助。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2月8日表示,地震後有逾70個國家及地區提供援助。中國內地及香港分別派員到土耳其展開國際救援,特區政府2月8日派出59人的救援隊到土耳其災區哈塔伊省搜救,先後救出兩男兩女生還者。

香港:派救援隊、民間捐物資

特區救援隊

特區政府派出的救援隊共59人,由消防處副消防總長于文陽率領,成員包括49名消防處坍塌搜救專隊人員,以及消防、救護與工程組人員,保安局、入境事務處及衛生署人員等,亦派出兩隻搜救犬Umi和Twix。他們前往土耳其地震重災區哈塔伊省搜救,共出動19次,搜索約32至40座建築物,共救出10人,當中4人生還,沒有救援隊員受傷。

于文陽表示中國救援隊已註冊為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可連續14日在災區救援;相反本港申請的註冊救援隊規模,只可參與救援7日,正申請成為中型救援隊。保安局政府保安事務主任朱文龍表示,特區救援隊不怕艱辛,收到消息後毫不猶豫出發,顯示公務員勇於承擔的精神。

民間捐物資逾60噸

土耳其駐港總領事館於災後呼籲港人捐助物資幫助當地地震災民,獲港人積極響應。土耳其駐港總領事卡永祝(Peyami Kalyoncu)2月12日表示,估計已收到至少60噸物資。

賑災基金

特區政府表示,賑災基金諮詢委員會與當地救災組織保持聯繫,以了解當地災難的嚴重程度及救助需求,委員會將盡快處理撥款申請,為當地災民提供適當救助。

中國內地:派救援隊、金錢物資援助

中國救援隊

中國派遣82名救援隊員及4隻搜救犬到災區,於2月8日抵達土耳其南部阿達納,於災區出動21次,搜索及評估87棟建築,共救出17人,當中6人生還。2月16日中國救援隊回國。

民間救援隊

成立於2008年的「公羊救援隊」是中國民間公益社團組織公羊會旗下、專門應對災害事故的救援團隊。公羊救援隊有派員到土耳其救災,在哈塔伊省4個城市累計搜尋178幢建築物,直接或協同搜救24人,當中9人生還。

7000萬援助土敘兩國

中國向土耳其提供4000萬元人民幣(約4626萬港元)緊急援助,提供救急物資,亦向敘利亞提供3000萬元人民幣(約3420萬港元)緊急人道主義援助。2月12日中國政府援助土耳其災情的首批物資運抵伊斯坦布爾,當中包括帳蓬和毛氈,並由大型運輸機轉運至地震災區。中國捐贈土耳其的其他援助物資包括心電圖機、超聲波診斷儀、擔架牀、護理病牀等。

國際組織的支援

聯合國

˙聯合國中央應急基金緊急撥款5000萬美元(約3.92億港元)用於救援行動

˙呼籲國際社會為土耳其提供10億美元(約78.5億港元),為敘利亞提供3.97億美元(約31.2億港元)資金幫助災民

無國界醫生

˙無國界醫生團隊災後隨即在敘利亞災區展開各項人道救援工作,首支緊急救援團隊2月8日抵達土耳其,並派發非食物物資

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

˙因應土耳其及敘利亞災情,IFRC於2月16日緊急呼籲籌集6.5億瑞士法郎(約55億港元),以應付兩國可能發生的人道危機

˙中國紅十字會向土耳其紅新月會和敘利亞紅新月會各提供20萬美元(約157萬港元)緊急人道主義現金匯款援助

˙香港紅十字會撥出40萬港元支援救災,並派出3名人員前往當地協助救災

國際救援Q&A

Q:中國內地有什麼國際救援隊伍?

A:中國國際救援隊(亦稱國家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CISAR)成立於2001年4月,是中國第一支國家級專業地震災害緊急救援隊伍,成員約480人。中國救援隊(CSAR)成立於2018年。兩隊都已註冊為聯合國國際重型救援隊。

Q:中國救援隊伍曾參與什麼救援行動?

A:中國國際救援隊曾參與多次海外地震救援工作,如2010年海地地震、2011年新西蘭地震、2015年尼泊爾地震等。2019年熱帶氣旋「伊代」席捲非洲東南部,中國向莫桑比克派出國際救援隊協助救災。

資料來源:綜合報道

■知識增益

中國x國際協作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21年1月發布《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白皮書,提及中國於6方面應對全球人道主義挑戰,並展開國際合作,包括自然災害應急救援、響應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糧食援助應對飢荒、參與災後恢復與重建、提高防災減災能力、參與緩解移民和難民危機。

截至2019年底,中國以「南南合作援助基金」,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向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24個國家提供糧食援助。2019年中國聯同2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一帶一路」地震減災合作機制,援助尼泊爾、老撾、肯尼亞建立地震監測台網和「中國—東盟地震海嘯監測預警系統」等項目,提升相關國家災害監測預警能力。

■模擬試題

(1)請舉出一項中國在土耳其地震中提供的援助。(1分)

(2)說明國際組織對國際救援工作的重要。(2分)

(3)中國於國際救援方面扮演什麼角色?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6分)

顧問教師:陳志華

■參考答案

(1)派遣救援隊協助救災∕為災民提供物資援助∕為災民提供糧食援助。

(2)國際組織有助促進各國合作及交流,當發生嚴重天災或事故,國際組織的重要在於可作為救災推動者,呼籲各國關注災情,鼓勵國際協作。例如聯合國在土耳其及敘利亞地震後,呼籲國際社會為土耳其及敘利亞提供10億美元及3.97億美元資金幫助災民,以防出現人道危機。

(3)支援者

中國於國際救援方面扮演支援者角色,為受自然災害影響的國家提供即時支援,包括金錢、物資及派隊到災場協助搜救等。參考資料,中國政府在土耳其地震後,響應土耳其發出的國際援助請求,派遣救援隊到當地救災,並提供經濟及物資支援。

資源供應者

中國於國際救援方面扮演資源供應者角色,向受災國家提供急需的物資援助。參考資料,在土耳其地震中,中國政府運送帳篷、藥物及醫療器材到土耳其,為當地災民提供生活用品及醫療用品,為災民解困。另外,中國政府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向有需要國家提供緊急糧食援助,補充糧食缺口。

倡議者

中國於國際救援方面扮演倡議者角色,向受災國家提出政策倡議,提高其防災減災能力。參考資料,中國聯同2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建立「一帶一路」地震減災合作機制,促進完善全球災害治理。中國亦援助尼泊爾、老撾、肯尼亞建立地震監測台網和中國—東盟地震海嘯監測預警系統等項目,提升全球的災害監測預警能力,減少人命傷亡。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52期]

更多教育
你識唔識:機票派旅客 宣傳港復蘇
【明報專訊】政府2023年2月2日宣布展開「你好,香港!」全球大型宣傳活動,重點為吸引旅客。特首李家超在活動啟動禮致辭稱香港已進入全面復蘇的... 詳情
焦點新聞
【明報專訊】鄭雁雄晤傳媒高層 盼媒體傳遞真信息 中聯辦邀請社會各界人士春茗,中聯辦主任鄭雁雄2月15日與香港傳媒高層見面。他在會晤中對... 詳情
我的興趣:少年桌球魂
【明報專訊】「2022香港21歲以下青少年英式桌球公開賽-第二站」於去年底正式結束,12歲的廖予生(Shaun)戰勝比他年長的參賽者,成為冠... 詳情
我的興趣:揮桿不離父子兵
【明報專訊】Shaun每天放學後第一件事,便是跳上爸爸的車、換掉身上校服,然後在桌球室度過黃昏。 成功靠自律 到達桌球室後,Sh... 詳情
新聞解碼:粟米廢料變保暖物料
【明報專訊】我們把一整條粟米「吃光」,其實只是把粟米粒吃掉,剩下的粟米衣和粟米芯等廚餘含有纖維素,有公司研發出由粟米廢料製成的新物料,更說比...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3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