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狂飆中的香港形象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前陣子香港有單新聞,一名女子於旺角「賣身葬父」,開價30萬元,並以平板電腦展示一名疑似「亡父」的照片,但被眼利網民發現相中人是仍在生的內地導演徐紀周,亦是最近熱播內地電視劇《狂飆》的導演。
《狂飆》是一套講述內地「掃黑除惡鬥爭」的劇集。記得某天跟兩個居於廣州逾廿年的香港朋友談起兩地對彼此人文生活的了解,其中一人便提到《狂飆》,「黑幫是從香港過來,殺手從香港請來,好像每次跟香港有關的都是黑社會」。
後來上網查看一下,倒有不少因《狂飆》而寫有關香港黑社會的網文,提及不少1990年代香港娛樂圈令人印象深刻的大事、軼事、傳聞甚至是罪案。誠然,劇中主題既與黑幫有關,就難免離不開相關劇情,其實該朋友想表達的是,很多時候內地與香港對彼此的認知都流於表面和主觀。另一朋友也認同:「我在廣州幾廿年,你問我了不了解這堙A我也不敢說完全了解,更何G一些才住了幾個月的。」
回心一想,筆者生在香港,成長在香港,住過深圳數年,現駐廣州工作近兩年,疫前每年必在北京出差半個月,但直到現在,內地文化與香港文化的差異,生活習慣與喜好之不同,至今也在學習了解。因此每當有人問起「你覺得兩地有什麼不同」時,除了反問「你具體指什麼方面」,亦會強調「純粹個人主觀,不能代表全部人」。
但無論怎樣,最怕看到的是一些自媒體或網上文章,沒去過香港或隨便做什麼測試,就好像反映香港的全部,內容不是東拼西湊不求甚解,就是主觀誤導。每當看到這種隔靴搔癢的滑稽,難免啞然失笑。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