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加快造地 擬邊填海邊規劃
【明報專訊】政府多個基建項目包括「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料陸續展開。發展局2022年初提出多項精簡土地開發法定程序修例建議,局方同年12月公布《2022年發展(城市規劃、土地及工程)(雜項修訂)條例草案》,涉6項條例,包括處理收地反對意見可與法定規劃程序同步;規定改劃申請只能由土地擁有人或擁有部分業權的人提出;容許法定規劃圖則可局部核准;准工程未獲撥款前可收地,及准「邊填海、邊規劃」等。有關草案於12月14日在立法會首讀,政府目標2023年上半年通過草案。
生地最快4年變熟地
發展局發言人表示,若落實簡化程序建議,一般項目由「生地」變「熟地」時間預料由最少6年減至4年,新發展區等大規模項目由13年減至7年。2022年初提出的條例草案中,容許城規會挑選公聽會的出席者,以及合併處理不同法定程序下性質相近的反對意見;但最新草案容許公聽會繼續開放予所有申述人參與,並沒列明要合併反對意見。發展局發言人解釋,聆聽各界意見後,認為各法定機制考慮的因素亦不同,故最終取消有關做法。
城規會製圖過程只邀請公眾作一輪申述的建議,以及《收回土地條例》下的反對意見須由土地擁有人提出,則繼續保留。發展局發言人指出,因應過往經驗,第二及第三輪的申述大致相同,故只邀請公憫@一輪申述。
環團批凌駕規劃損公眾利益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最新草案反映政府未有尊重規劃精神,並凌駕規劃概念,有違一向的規劃程序。他以填海為例,填海為不可逆轉的工程,若容許邊填海邊規劃,萬一規劃失誤將無可挽救。本土研究社亦批評,涉及填海及收地相關條例的修訂,將嚴重影響公眾利益。團結香港基金土地及房屋研究員許雅婷表示,有關措施預計可望縮短8至18個月不等的時間,雖確實加快土地供應,但相對於長達10多年的發展周期,仍是杯水車薪。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