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抨央行決策失誤 籲棄守舊改前瞻免重蹈覆轍
【明報專訊】目前加拿大的通脹居高不下,加拿大央行極速加息卻成效堪憂,輿論為此大加撻伐。有專家指出,央行應該痛定思痛,找出判斷失誤的原因,不要再重蹈覆轍。
道明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卡蘭奇(Beata Caranci)表示,在疫情爆發之初,許多分析師希望央行提供前瞻性指引。
當政策利率已經處於有效下限 (ELB)(如2020年)時,前瞻性指引被認為是一種特別有效的工具。由於已經沒有更多的下行空間且量化寬鬆政策如火如荼,前瞻性指引是實現通脹和經濟活動預期目標的第3個也是最後一個支柱。
加拿大央行行長麥克勒姆(Tiff Macklem)在2020年10月給出的指引就是:利率會長期保持低位。
實際上到2021年中,疫苗供應已有充分保證。有大量證據表明,經濟已經擺脫了風險高峰期,要實現2%的通脹目標,就需要將政策利率從危機水平小幅提高。
當時失業率雖然仍處於較高的7%水平,但每次政府取消防疫限制時,都顯示出令人信服的下降趨勢。
聯邦政府表現出拯救失業者和企業的決心。在以往的經濟衰退中,政府支出通常佔GDP的2%。而在此次疫情中,這個佔比達到了兩位數的水平,手筆相當大。
此時出現了很高的家庭儲蓄率,而這一現象的前提卻是消費者的消費慾望高漲,只要有消費的地方就會大筆投入,商品支出的趨勢遠高於疫情前。這就已經給出了貨幣供應過度充足的信號。
結果導致房價比疫情前上漲了30%,與家庭債務相關的風險正在穩步上升,通貨膨脹率遠超出央行的2%的目標。但是,央行卻遲遲不肯承認。
卡蘭奇認為,這是因為央行過分依賴過去的觀察,沉浸於守舊的範式或規則,過度偏向於「過去是什麼」而不是「現在是什麼」。
在2021年12月,央行發報告是依舊認為,未來全球利率可能保持在低位,高利率和持續通貨膨脹的前景根本不在分析範圍之內,無視前述的數據變化。
卡蘭奇因此建議,應汲取央行忽視家庭金融風險的教訓。當消費者在經濟中佔主導地位(即佔GDP的70%以上)時,其他國家的經驗表明,家庭去槓桿化就會持續多年,而且會破壞長期經濟增長前景。
雖然在疫情之前,監管機構已經提高了按揭貸款門檻和限定貸款年限,但這只能減緩卻不能阻止住房需求的增長,尤其當貸款利率極低且需求強勁(大量新移民湧入)的時候。因此央行長期保持低利率的做法就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金融風險。
此外當政府的補貼計劃為家庭和企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托底之後,央行就應該開始加息,而不是繼續保持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