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力推MiC盼增建屋效率 成本高傳統一成
【明報專訊】政府大力提倡「組裝合成(MiC)」以增加建築效率及降低項目成本,當中包括房協負責興建,全港首個「組裝合成」資助出售房屋項目的洪水橋/鬻爣M用安置屋h。不過,房協主席陳家樂接受專訪時承認,由於產業鏈尚未足夠成熟,安置屋h的建築成本較傳統建築法貴約10%,料需待愈來愈多項目應用MiC ,才可降低建築成本。
料待普及應用成本方下降
洪水橋/鬻爣M用安置屋h位於洪水橋洪福h旁,採用混凝土MiC方式興建,預計提供逾2000伙,包括出租及資助出售單位,其中後者佔約300個,目前已完成興建第一層,料於2024年落成。陳家樂表示,房協3年前引入MiC,按目前估算,專用安置屋h項目成本較傳統建築法增加約10%,相信更多項目應用MiC後,成本會下降;而建築時間方面,項目則較傳統建築法節省約10%至15%時間。他續稱,稍後將比較及分析洪水橋項目數據,供業界及政府參考。
房協未為MiC設指標 可行即應用
本屆政府訂立多項KPI(關鍵績效指標),房屋方面規定所有預計於首5年期(2023/24至2027/28年度)落成的公營房屋需採用「裝配式設計」,包括MiC。陳家樂稱,房協未有為MiC設立任何指標,反之只要有適當位置的地盤,若可行便會應用MiC。他同時補充,由於其他房屋項目早已規劃,除了洪水橋項目,暫只有古洞北專用安置屋h的出租屋h上蓋工程採用MiC,該項目正處於設計階段,料可提供近900個單位。
缺地方放組件 3寮屋區發展不採MiC
陳家樂提到,由房協負責發展的茶果嶺村、牛池灣村和竹園聯合村等3個市區寮屋區正處於初步規劃階段,料合共可提供8800個單位,並於2028至2033年分階段落成。有業界人士透露,上述3地盤受限於地盤環境及道路限制,將不會採用MiC,因缺乏地方放置組件。至於茶果嶺地盤的三級歷史建築「羅氏大屋」,陳家樂稱,將會原址保留活化,為房協首個「由頭到尾」負責的歷史古蹟項目,並承認「有挑戰性」,不排除將另聘富經驗的保育文化機構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