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樣性新協議捲「強行通過」風波
在加拿大滿地可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周一(19日)通過協議,尋求扭轉數十年來威脅全球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環境破壞。惟表決過程有爭議,剛果民主共和國(民主剛果)表明不支持協議,但COP15主席、中國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終敲下木槌宣布協議獲通過。
COP15首階段會議去年10月以線上會議為主方式在中國昆明舉行,第二階段在本月7至19日改蒙特利爾舉行,中國仍是正式主席國。約195國代表就周日提出、中國有份斡旋的《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文本談判,處理協議細節的討論一直延至周一早上。
協議定下23項目標,包括到2030年將全球30%面積轉變為保護區、每年為發展中國家提供300億美元保護援助、保障原住民作為土地管理者的權利、削減對環境具破壞性的農業補貼,及降低殺蟲劑帶來的風險和應對入侵物種。
非牟利組織「為自然發聲」主任奧唐奈稱這是歷來最大的陸地與海洋保護承諾。世界自然基金會總幹事蘭貝蒂尼形容,協議堪比《巴黎協定》提出嘗試遏制全球平均氣溫升幅不多於19世紀工業革命前的1.5℃目標。
惟協議通過程序存爭議。民主剛果代表在會上說無法支持協議,稱發達國應向發展中國家自然保護工作提供更多資源。惟COP15主席黃潤秋在感謝墨西哥支持最終協議言論後,就宣布協議通過。喀麥隆代表透過翻譯稱協議是強行通過,烏干達代表則要求把他們不支持有關程序的立場記錄在案。
(路透社/法新社/中央社/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