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演藝北都建校 增非本地生比例 文化委員會「重臨」邀業界獻策 學者憂重蹈覆轍
【明報專訊】中央去年在「十四五規劃」中,表明支持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港府近年亦重點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定位。特首李家超在昨日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就文化、藝術及體育方面提出多項措施和政策,並分別在文化設施、體育及康樂設施推出十年發展藍圖。在文化藝術範疇方面,政府要求演藝學院重點研究為本地以至大灣區培育文藝人才,在「北部都會區」設立新校舍以及增加非本地生比例。
10年增4博物館 擬落戶天水圍尖沙嘴人工島北都
《施政報告》提出成立以文體旅局長領導的「文化委員會」,邀請「業界翹楚」,以宏觀角度建議政府改善現有政策,政府消息人士預料委員會將於年底前完成籌備、明年首季投入工作。《報告》亦提出「文化設施10年發展藍圖」,目標在未來10年增建4間新博物館至19間,並增建表演場地。消息稱,4間博物館分別為擬於天水圍興建的文化修復資源中心、以及九龍公園前威菲路58座軍營改建成的中國歷史文化推廣中心,另外交椅洲人工島及北部都會區亦將分別籌建一個博物館,具體詳情和選址未定。
在加強文化藝術人才培訓方面,消息人士稱,政府會邀請演藝學院研究校方在大灣區的角色及定位,擬資助學院數百萬元,讓學院明年展開為期3年的前期顧問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從各方面為大灣區培訓文化藝術人才,措施包括檢討學科、在「北部都會區」興建新校舍,以及增加非本地生比例等。
演藝校方歡迎措施 學生會憂減本地生資源
消息人士續說,新校舍建築費會由政府承擔,稱「對本港其他資助大學亦一樣」,如有需要,亦會接受校方提出需要宿舍的要求。消息又指,現時演藝學院的非本地生比例僅10%,期望可增至15%,與本地資助大學的非本地生比例「睇齊」。
演藝學院對措施表示歡迎,校長蔡敏志感謝政府鼎力支持,使學院能進一步鞏固其表演藝術高等學府的地位,為區內培養更多年輕藝術家,並更配合香港成為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演藝學院學生會主席陳子崴表示,學院如增加非本地生比例,憂慮校方將減少本地生資源,而非本地生畢業後較少留港就業,政府投放資源後恐未能為本港留住人才。至於研究在「北都」設新校舍,陳表示歡迎,但指政府早於前年已提出支持校方在港島東興建新教學設施和學生宿舍,認為政府應先研究將資源投放於港島東的校舍。
另外,本港曾於2000年設立「文化委員會」,其後曾提交政策建議報告,後遭廢除。教大文化與創意藝術學系教授梁寶華憂慮將重蹈覆轍,但會先抱持觀望態度,了解委員會有何人選,他認為文化委員會若以學者組成,可更客觀地提供意見。
明報記者
(2022年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