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社科」改革 大增國情未提民主 教聯稱與時並進 民主黨:公平自由漸不受重視
【明報專訊】推行逾10年、75%中學開辦的初中生活與社會科(生社科),將改革課程及改名為公民、經濟與社會科(公經社科),最快於明年9月試行。教育局昨日公布新課程大綱,宗旨、目標及內容大幅加入國家和國情元素,5項課程宗旨有4項提及「國家」,包括培養家國情懷、認同國民身分。局方表明「刪除過時及重複的內容」,原有的29個單元將重組成12個單元;舊學習目標「了解本地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和態度,包括社會公義、民主……」被刪去。教聯會認為今次課程變動與時並進,民主黨料公平和自由等核心價值在課程上漸不被重視。
教局:刪過時內容增適時課題
教育局回覆,公經社科刪去一些小學或其他科目已經學到的內容,減少課程上的重複,強調「不是簡單地刪去某些內容和增加另外一些內容」,並加入適時課題,例如「媒體和資訊素養」和「完善選舉制度」,務求課程內容更能貼近學生成長需要和社會發展情况,提升學習動機。
教育局課程發展議會自2016年提出檢視和修訂初中生社科,歷時6年多完成,昨推出《公民、經濟與社會(中一至中三)課程大綱》,其中23項學習目標有30%(7項)與國家有關,包括加強國家觀念、明白《港區國安法》對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過往列有了解本地社會核心價值觀如公義、民主等,已遭刪走。
「維護核心價值」單元不再
「權利與義務」增國安
內容方面,比對新舊課程大綱及指引,過往生社科設獨立的核心單元,在「維護社會核心價值」列有「香港社會核心價值包括追求公平和自由」字句,又建議學生思考對伏爾泰名言「雖然我不同意你的意見,但我誓死保護你言論自由的權利」的看法,於新課程均被刪去(見圖)。
新課程大綱下,相關部分重組於「權利與義務」單元下,加入國家和國安內容,學習成果改為認同國民身分,擁護「一國兩制」的實踐、加強守法和尊重法治的意識等。
朱國強:不同時代不同需要
教聯會副主席、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說,不同時代有不同的需要及教育方向,香港回歸已25周年,教育框架及內容亦要與時並進,培養學生「不忘成為國家的棟樑」;只能說在每個階段都有其「合時宜」的選擇,又稱不排除若干年後,因應社會需要及時代演變,再有不同程度修訂。
民主黨教育政策發言人朱子洛認為,生社科在課程指引主要位置寫明香港社會核心價值包括追求公平和自由等,而公經社科的課程大綱則在附錄或內文提及《基本法》指明如何保障香港居民的權利和自由,「相信這些核心價值在課程中會愈擺愈後」。他又表示,公經社科着重國家元素、正面事件,於現時大環境下屬無可奈何,「但只寫好事,不寫負面的事,學生總有自己方法知道,愈不教,學生愈想自己去找」。
後年全面推 倡明年試行
教育局鼓勵學校考慮在明年9月試行公經社科,2024年9月全港學校中一級全面推行。課程涵蓋初中3年,每年總課時33小時(約50節40分鐘的課堂),即每周約兩課。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