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有成有代價 地方加碼損經濟民生
習:疫情要防住 經濟要穩住 發展要安全
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指揮」中國的新冠疫情防控,實行「清零」政策,取得全球注目的成績,亦被視為其第二任期的主要政績,但中國在疫情上也付出代價。據本報統計,自武漢出現疫情至今,共有近2000名官員涉防疫不力被問責,地方官為保烏紗在防控措施上「層層加碼」,過度檢測、破門消毒殺菌、設卡封路等層出不窮,Omicron變種病毒席捲全球後,全國更有數十座大中城市「封城」,引來民眾不滿。不過習近平在多個場合仍強調「動態清零」,相信中共二十大結束前嚴密防控政策不會結束。
湖北武漢在2019年底出現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隨後數以萬計的民眾感染此種新冠病毒,人口逾千萬的武漢宣布封城。疫情在全球迅速擴散,成為習近平執政後最大考驗,但在舉國體制下全民參與防控,最先出現疫情的中國反而成為受疫情影響最小的國家之一。官方宣傳習近平一直「親自指揮、親自部署」抗疫工作,這亦被視為習近平第二任期內最主要的政績,同時亦將此歸功於「社會主義在抗疫上具有天然的制度優勢」。
近2000官員因疫遭問責
疫情防控在中國上升為首要的政治任務,地方政府採取「嚴防死守」的策略,對於官員在疫情防控方面亦採取「一票否決制」,地方一旦出現疫情,當地負責的官員可能烏紗不保。據本報初步統計,從2020年初至今超過兩年半的時間,內地已問責處分近2000名涉疫情官員,單就最先出現疫情的武漢,就有630多名履職不力官員被問責。今年7月,甘肅蘭州市城關區出現的一輪疫情,當局就處理37名幹部。
內地的嚴密清零政策,增加地方官員被問責的可能,許多官員並非違規落馬,而是因「無大局觀」,或在疫情面前「無作為」而被問責。為保烏紗,有地方官員在防控措施上「層層加碼」,包括無事封城、過度檢測、破門消殺、設卡封路阻回家等,最常見的是部分社區發現少數確診病例,即導致數千人被轉往集中隔離的情形。
動輒封城過度檢測 有病人被困失救
今年Omicron變種病毒席捲全球,內地封城更成為常態。上海、北京、廣州、西安等大城市都曾封城,中小城市封城時,幾乎每周都傳出有其他病患因延誤診治或無人照顧而死亡。上海封城期間,數千金融行業人員被迫居於寫字樓兩個月。封城製造了大量混亂和悲劇,上海浦東新區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與消毒管理科主任朱謂萍亦在與市民的電話對話中表示「感到徹底絕望」。
對於防疫政策出現的亂象,中央多次警告地方官員要堅決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和層層加碼,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並提出「九不准」,包括不准隨意將限制出行範圍擴大;不准對來自低風險地區人員強制勸返、隔離;不准隨意延長管控時間;不准隨意擴大隔離人員範圍及延長隔離時間;不准以疫情防控為由拒絕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醫療服務;不准隨意設置防疫檢查點等,以平息愈來愈多人對強硬封控的憤怒和不滿。
平民眾不滿 中央警告地方提「九不准」
Omicron變種病毒致病性不強,各國今年已逐步放寬隔離防控措施。中國嚴防死守,但疫情仍在各地此起彼伏,除了造成人道事故,也嚴重傷害中國經濟。今年6月,內地發布第九版新冠防控方案,對入境人員的措施放寬至「7天集中隔離醫學觀察+3天居家健康監測」,令外界認為放寬管控的時機可能到來。
習近平4月29日在政治局會議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這是黨中央的明確要求」,同時「堅持動態清零」,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影響。習近平6月28日考察武漢,更是頗有針對性地表示,中國如果搞「集體免疫」、「躺平」,後果不堪設想。他強調,「寧可暫時影響一點經濟發展」,也要繼續清零。顯然,中國的清零不動搖還有一段頗長的路要走。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