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于漸倡年引10萬勞動力 持續25載 組千萬人都會營造更佳發展前景
【明報專訊】港大經管學院昨公布「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2022」,分析本港經濟政策的主要範圍及提供建議。港大首席副校長、經濟學講座教授王于漸指出,本港面對人口老化、年輕勞動力萎縮,將為人力資源帶來障礙,建議香港政府未來25年每年引進10萬勞動人口,成為「1000萬人的大都會」,以營造更佳經濟發展前景。
港大首份「香港經濟政策綠皮書」於去年公布,今次公布為第二份,由11名港大經管學院學者聯合撰寫8篇文章,就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發展國際碳交易樞紐角色、房屋問題等討論。
建議吸外企來港 營造產業生態
王于漸認為,本港可循兩方向引進人才,其一是按照香港現有產業引入相應所需人才,其二是容許外來人才短期簽證到港,是發展新的產業。
港大經管學院馮國經馮國綸基金經濟學教授鄧希煒稱,人才來源有3個方面,一是由本地自行培訓,但較需時,其次是向外「重金禮聘」或借調。他說,「產業與人才」是「蛋與雞」問題,人才需由產業容納,「有一些公司在外國做得好好,應鼓勵他們來港設立分公司」,以營造相關產業生態,繼而吸引更多人才。
金融業長遠需發展新式服務
英國智庫Z/Yen及中國發展研究院編制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FCI)》最新排名顯示,香港在全球國際金融中心跌一名排第四,新加坡則升至第三。王于漸相信排名下跌是「一個警號」,但認為只屬「疫情導致的短暫後果,疫情過後就會消失」。他認為,長遠而言本港金融業需發展新式服務,例如綠色金融等,又說香港在法治、人才、經驗、國際企業在港營運的基礎,可令香港進一步釋放潛力。
王又認為,即使香港相關排名落後新加坡,但「好易追」,雙方各有特色,只要本港發展更多金融服務及產品,將可令優勢持續。
建議非勞動人口編配偏遠公屋
報告又稱本港公屋資源錯配,建議編配新申請人時將60歲以上住戶及不從事經濟活動者編配至偏遠地區,並推出調遷計劃讓持有長期聘書勞動人口可選擇遷往接近工作地點的公屋。王質疑,現在公屋政策下出現「年紀大者住在市區,年紀輕則人需要住在偏遠的新界,但在市區工作」,有必要改善。王說,工作崗位較多在市區,令「茤迣ㄕb市區林立,不會在新界出現」,茤赲{象反映資源分配不當。
另綠皮書又提出容許公屋戶主及居屋業主可自由出租單位,令其可享賺取租金機會,同時低收入租戶則可有更多單位租住,毋須再捱貴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