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醫療造影檢查嚴重積壓 業界呼籲致力吸引挽留人才
【明報專訊】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全國各地的造影檢查個案嚴重積壓,令患者病情延誤的風險增高。專家認為,當局除了撥款解決積壓問題外,亦應致力吸引和挽留放射領域的人才。
多倫多居民霍奇斯於2019年例行檢查發現罹患早期乳癌,並需要接受手術切除乳房腫瘤。手術後,霍奇斯得悉,她應每半年跟進檢查,以確保癌症康復。但疫情爆發,許多非緊急醫療預約一律取消,霍奇斯也收到醫院來電,稱其乳房X光跟進檢查需要推遲,因為她不屬優先處理的患者。但兩個月後,她癌病復發,並需要進行第二次乳房腫瘤切除手術。
霍奇斯直言自己已算幸運,因為若其乳癌程度更加嚴重,她可能已不治。很多國民跟霍奇斯一樣,因全國各地的放射診斷造影個案嚴重積壓,患者被迫長時間輪候。
據加拿大放射科醫生協會(Canadian Association of Radiologists,CAR),早在疫情前,醫學造影的輪候時間已很長,部分接受磁力共振(MRI)的患者需等候長達89天,電腦掃描(CT)則需82天。該會副主席基拉爾醫生(Dr. Ania Kielar)表示,自那之後每況愈下,因歷時兩年的疫情推遲甚至取消後造影檢查需求激增,此外,本國放射科醫生日益短缺,這意味着愈來愈少的專科醫生需要做更多工作,導致造影個案積壓的情況更加嚴重。她直言說,沉重的工作量和疲憊已導致一些造影技師提前退休,而近年加入放射學領域的人數卻不斷減少。
據加拿大居民匹配服務(Canadian Resident Matching Service,CaRMS),今年本國只有3.6%住院醫生申請人選擇放射診斷學作為其首選專科,但在2010年這一佔比為4.5%。基拉爾指,本國面臨診斷造影領域「全面」人手短缺,在乳房造影檢查和兒童放射專科的情況尤為嚴重。
聯邦政府在3月份承諾向各省和地區撥款20億元,以解決因疫情而造成的醫療積壓問題,包括診斷。基拉爾認為,這是一項急不容緩的投資,但她強調,當局需要將資金公平分配到本國各地的關鍵需求領域,並確保分配方式具透明度,此外,當局還必須採取更多措施來吸引和挽留造影技師,包括增加放射科學生住院實習名額。
聯邦衛生部則發表聲明說,因應對衛生服務的需求預期會激增,各省和地區早在疫情初期已採取連串行動,來提高衛生系統的能力,包括推遲一些非緊急手術以及諸如診斷等醫療程序。而隨著各地繼續保障為新冠肺炎患者服務的能力,多數其他常規服務已經恢復,並致力於解決疫情初期的積壓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