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分析心肌炎病例 兩針復必泰較無打針 心肌炎風險高10倍
【明報專訊】本港截至昨晚的新冠疫苗接種總劑次已超過1860萬。港大醫學院透過分析大數據,研究不同群組接種新冠疫苗後的反應,發現922宗突發心肌炎病例中,接種兩針復必泰14日內出現心肌炎的風險是無打針者的10.81倍;另發現首針後出現貝爾面癱的總體風險稍增,而滿60歲者接種兩劑科興後會增加過敏反應風險。團隊強調,接種疫苗的益處大於風險。
就疫苗與心肌炎的關係,團隊分析衛生署及醫管局數據後,發現每接種100萬劑次中,接種復必泰後出現心肌炎的粗發病率為18.94,遠高於科興的5.22;12至29歲者及男性打兩針復必泰後出現心肌炎風險較高。
團隊另分析922宗心肌炎病例,發現打兩針復必泰發病率最高,接種14日內出現心肌炎風險是無打針者的10.81倍;接種1針及3針的發病風險分別為4.48倍及4.72倍。以1019名突發心肌炎患者與逾萬名非心肌炎住院患者群組對照後,曾在28日內接種復必泰者,有心肌炎的風險是無打針者的3.91倍,其中接種第一、二、三針患心肌炎風險分別為3倍、4.88倍及3.56倍(見表)。
強調不同因素影響 接種效益大於風險
研究團隊亦分析去年2月23日至5月4日接種首劑疫苗者的情G,涉約98萬人,其中28名接種科興者、16名接種復必泰者出現貝爾面癱。團隊推算每接種10萬劑科興或復必泰後,分別會有4.8宗或2宗貝爾面癱個案。研究團隊成員、港大家庭醫學及基層醫療學系(兼藥理及藥劑學系)助理教授尹旭輝稱,結果反映接種科興或復必泰後出現貝爾面癱的總體風險增加,但強調接種效益大於風險。
長者打科興後 心血管病風險未顯著增
團隊另分析62萬名年滿60歲長者接種科興後的數據,發現相關群組打第二針科興後,出現皮膚敏感等「速發嚴重過敏反應」風險增加,每100萬劑有6例,而長者、糖尿病及多病共存者打針後出現心血管疾病、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等不良反應的風險無顯著增加。團隊表示,病人使用抗生素、接種流感疫苗也有可能出現過敏反應,仍需分析更多數據。團隊另推算接種第四針的過敏反應會較低,重申接種疫苗後的反應受個案因素、疫苗平台等因素影響。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