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要建第三座焚化爐 選址研明日大嶼、北都

[2022.07.25] 發表
謝展寰說,政府環保政策中,以廢物政策相對落後,認為要擴大回收系統,在全港各區設立回收便利點,收集市民的有用物料,轉廢為材。(戎麗嘉攝)

【明報專訊】上屆政府就各項環保政策提出多份藍圖,包括空氣、廢物、氣候變化等,並制定施政方向,環境及生態局長謝展寰承認現時廢物政策相對落後,原因是近年內地「落閘」,禁止入口洋垃圾,以致回收率急跌。謝認為未來要追落後,包括擴大回收系統,將有用物料轉廢為材;至於不能回收的垃圾,政府正全力研究於屯門稔灣興建第二座焚化爐,他認為本港有需要興建第三座焚化爐,選址包括明日大嶼或北部都會區。被問到本港會否出現焚化爐容量過剩問題,他說已考慮本港未來經濟增長,即使容量過剩亦可將堆填區垃圾挖出焚化,以騰出土地發展。

政府去年公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力爭2035年前把香港碳排放量從2005年的水平減半。謝展寰稱,現時香港主要以堆填方式處理都市固體廢物,但堆填區會排放沼氣甲烷,屬溫室氣體,去年11月舉行的聯合國第26次締約方氣候會議(COP 26),呼籲各國減少甲烷排放,故政府已訂下目標,2035年「擺脫」以堆填方式處理廢物。

第三座焚化爐研改公私營合作興建

謝展寰續稱,可透過回收「擺脫」堆填,但未來經濟及人口增長,就算垃圾徵費如期明年下半年實施令垃圾量顯著減少,仍有不少垃圾要處理,政府正在石鼓洲興建的焚化爐料於2025年落成,每日最多處理3000公噸垃圾;第二座焚化爐要到2030年代早期才運作,每日處理量約4000公噸,到時仍會有剩餘垃圾,故會研究興建第三座焚化爐。若依循首兩座建造方式,即由政府覓地、設計及興建,未必能趕及2035年前落成,故政府構思以公私營合作興建,冀可加快進行。

他續稱,若本港可於2035年「擺脫」堆填,到時本港3個堆填區或可關閉,但未來10多年仍有不少垃圾要堆填,過渡期間,屯門稔灣堆填區仍要擴建。

環團籲垃圾徵費後再評估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本港若落實興建第三座焚化爐,連同首兩座,每日最多焚化逾1萬公噸垃圾,與現時每日棄置堆填區的生活垃圾量相若,隨時無垃圾可燒。他說,本港明年下半年才落實垃圾徵費,希望政府在實施一段時間後視乎減廢成效,再評估是否需要建第三座。

更多港聞
張炳良分析習七一講話 稱建港力量包民主黨
【明報專訊】前運輸及房屋局長、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張炳良昨日出席書展座談會,討論一國兩制的發展及挑戰。民主黨前主席劉慧卿在會上問及... 詳情
【明報專訊】保安局長鄧炳強昨日在書展講座向來自十多間中小學約300名師生講述「國家民族」,以校園欺凌事件比喻2019年反修例事件,指外部勢力... 詳情
六旬漢行山亡 兒山頭過夜獲救
【明報專訊】一名六旬漢昨日被發現昏迷倒卧大嶼山西狗牙附近行山徑,救援人員當場證實他不治。據了解,六旬漢前日帶同患自閉症的13歲兒子往鳳凰山行... 詳情
專訪兩出爐資深大狀 馬嘉駿冀23條法庭仍有違憲審查權
【明報專訊】終審法院首席法官張舉能今年委任5名資深大律師,委任儀式上月舉行。其中兩名新出爐的資深大狀接受本報專訪,包括擅長刑事案的李頌然、身... 詳情
李頌然:單看傳媒報道案件批評法庭 不公道
【明報專訊】近年法庭裁決,時惹來外界不同批評。專長刑事案的新任資深大律師李頌然認為,近年市民對法庭關注度增加,有時市民單靠傳媒報道,所看的或...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2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