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前「6.18」事故逾百死 奪命山泥傾瀉14年未見 土力處稱風險非零促警覺
【明報專訊】天文台上周發出今年第二個紅色暴雨警告,持續大雨觸發兩宗山泥傾瀉事故。本港約六成土地為天然山坡,不少建築物及道路依山而建,年均發生約300宗山泥傾瀉。適逢「6.18」山泥傾瀉事故50周年,土力工程處副處長(港島)張秉業提醒,極端天氣影響下,頻繁暴雨有可能引致嚴重山泥傾瀉,市民應時刻警覺,在山泥傾瀉及暴雨警告生效期間,遠離斜坡及避免駛經有山泥傾瀉風險的道路。
山泥傾瀉年均300宗 調查:七成市民認為斜坡安全
土力工程處調查曾發現,市民對防範山泥傾瀉災害的意識有所鬆懈,只得約55%受訪者表示關注斜坡安全問題,不足20%受訪者認為本港仍會發生大型山泥傾瀉;反之,逾70%認為現時的斜坡安全。雖然香港自2008年大嶼山山泥傾瀉造成兩死後,未再出現嚴重山泥傾瀉事故,但張秉業強調香港山泥傾瀉「不可能是零風險」。
1972年6月18日是香港山泥傾瀉造成最多人死的一天,當時連場大雨,導致觀塘曉光街對下一幅高40米的填土坡,如地氈般在數秒內向下滑落,秀茂坪臨時安置區建於坡上的多間木屋被淹沒或}走。港島半山寶珊道對上的天然山坡亦於同日晚上倒塌,山泥猶如滾雪球般愈滾愈大,10秒間把旭龢道一幢建築物及12層高的旭龢大廈摧牷C
兩宗慘劇導致138人遇難,半世紀過去,昔日災難現場附近分別建成秀茂坪紀念公園、旭龢道休憩花園和寶珊排水隧道。
6.18災場附近建成排水隧道 「數位孿生」助自動控水位防災
其中,寶珊排水隧道用作調控地下水位,以減低發生大型山泥傾瀉風險。張秉業稱,土力工程處一般會興建泥石壩、擋土牆及防護網,作鞏固斜坡工程,但由於寶珊山坡位處薄扶林郊野公園範圍,而且舊有排水斜管易受淺層山泥傾瀉影響而斷裂,故設計建造排水隧道及附屬的排水斜管。
土力工程處「總土力工程師/斜坡安全」呂樂心表示,近年該隧道運用「數位孿生技術」,將排水隧道、排水斜管、孔隙水壓計,與周邊環境和地質結構等數據輸入特定系統,讓技術人員在暴雨期間可透過系統實時監察、分析和預測地下水位變化;當地下水位上升至較高水平,系統會以短訊提示並自動開關水掣,以控制地下水位維持在指定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