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回收桶成效低或綠在區區取代
【明報專訊】申訴專員公署昨發表調查報告,稱公署接獲市民反映公共空間的三色回收桶經常滿溢,或因途人誤放廢屑而影響回收成效,另外公署表示回收桶上只有簡單標示,未能有效減低市民不當使用回收桶的機率,建議在回收桶增加標示,以及就回收桶的政策定位訂下檢討時間表。環保署回應稱,正檢討回收桶的定位以決定未來路向,預期長遠位於市區路旁回收桶的使用需求會下降,回收桶角色會改變,甚至隨荂u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的逐步發展及其他因素,可能會完全被取代。
政府設置三色回收桶的措施已推行多年,但成效一直備受質疑。申訴專員公署昨發表報告稱,環保署自2020年10月起,從食環署接管三色桶的管理工作後提出改善措施,例如在回收桶增加標示,以及公布回收數據等,認為情G已有改善。
公署建議,為回收桶增加文字和圖像等資訊,可讓市民了解如何正確使用回收桶;報告又建議適時更新流動應用程式「咪洁v內有關公共空間回收桶的資訊,確保資訊無誤。
佔整體回收量不足0.1%
申訴署:誤放廢屑損成效
環保署回應稱,位於路旁的回收桶是其中一種社區回收設施,但回收數量有限,每年約1000公噸,佔整體回收物數量少於0.1%。該署表示正持續擴展及提升「綠在區區」社區回收網絡的覆蓋率,此外環保署亦推出《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並於今年1月推出手機應用程式,以鼓勵市民參與分類及回收。
環團:無人看管難發揮作用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表示,三色回收桶面世至今逾20年,由早期教育公眾廢物分類的功能,演變至近年收集回收物料,但成效欠佳,反映無人看管的回收設施,難以發揮作用,認為是時候檢討其政策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