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港治水政出多門 倡設海洋局協調
【明報專訊】「現在香港的『涉海單位』太多了。」長期與海洋打交道的甘劍平是香港政府顧問之一,但港府有份管理海洋的包括漁護署、環保署、渠務署、土木工程拓展署、海事處及天文台,「他們都有各自職能,但應當進一步聯繫。香港需要一個海洋管理的協調部門,哪怕不是一個實體,當然最好能成立一個海洋局」。
明日大嶼要看海洋學 非單工程
甘劍平說,香港是海洋城市,海對香港很重要,但港府缺乏綜合認知海洋科學的人才。土木工程署曾就「明日大嶼」向他諮詢,「我不去評論『明日大嶼』的土地政策或是財政支出,這不在我的專業領域」,甘教授認為,像「明日大嶼」這種大型填海工程,應該結合海洋科學和工程學討論,不能只講工程不看科學,「這樣建這個島,才能夠可持續,可以對香港的子孫後代有一個好的交代,因為島建完就拿不掉了」。
港海域「富營養化」問題加劇
大灣區海域的可持續發展一直是甘教授團隊的研究重點,他屢次向港府提出,香港海域富營養化問題有愈來愈嚴重的趨勢。富營養化是由於珠江上游農業生產中使用化肥,如灣區生活污水排放,令水中氮、磷等無機物過多,以它們為食物的藻類爆發式繁殖,引發赤潮或綠潮,當藻類生命周期完結、下沉海底,分解過程中會吸收氧氣,導致海底缺氧,威脅其他海洋生命。
甘教授稱,富營養化問題絕不可掉以輕心,港府應考慮優化污水處理,而填海工程如果設計不好,可能截住本來會流向大海的有機或無機污染物,局部水體富營養化和缺氧問題就更加嚴重,「有海洋生物死掉,那麼會產生臭味」。他解釋,「如果環境不好,(明日大嶼)這個地方怎麼去住呢?這個問題,要從水動力、海洋化學、生物學等作綜合研究。」
倡港增海洋研究 與國家合作
甘教授還認為,香港位處珠江排放下游,若不能統籌大灣區環境研究,可能會被忽視,對香港福祉不是好事。
他建議香港開展更多海洋學研究,「應當建立一所海洋研究所,以香港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學術環境,可以吸引到很多優秀的科學家,可以和國家科技部、國家海洋科學與技術實驗室聯合,這對國家、對香港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