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邯鄲學步
【明報專訊】■學一學
每人有自己擅長的事,再學習他人的長處,更可令自己進步。不過,盲目地跟隨他人,恐怕不但模仿失敗,甚至失去個人特色。
在《莊子?秋水》中,記有公孫龍和魏國公子魏牟於戰國時期的對話,公孫龍自認學識淵博,但偏偏不理解莊子的學說,便問魏牟是否自己學識不足。魏牟認為公孫龍像井底之蛙,目光淺窄,壓根兒無法領悟莊子的學問,故勸公孫龍不要再試圖了解,否則不但不能學到莊子,更易忘卻自己以往所學的知識,就像學不成邯鄲人步姿的燕國青年一樣。
魏牟所指的燕國青年認為趙國首都邯鄲人的步姿優美,決定前往邯鄲模仿學習,可是他沒有學成邯鄲人的走路姿態,更忘記自己原本的走路方式,最終只能爬着回去。這故事衍生出成語邯鄲學步,比喻像燕國青年般模仿不成,反而忘記自我。
■例句
每個人是獨一無二的個體,若凡事模仿他人,最終只會邯鄲學步,連個人風格也消失。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生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叻中文Smarties' 第4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