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料風季6月前開始 將改善打風暴雨共同影響信息發布
【明報專訊】去年10月,熱帶風暴獅子山襲港,多區路面水浸,天文台被指太遲發出暴雨警告,市民早上出門格外狼狽。天文台長鄭楚明昨表示,正研究就熱帶氣旋帶來的強風及長時間暴雨的共同影響,進一步加強預測和向市民發布信息。天文台預計風季有可能在6月或之前開始。
天文台facebook專頁昨上載約6分鐘影片,由天文台長鄭楚明闡述對今年本港天氣的展望及推出新服務。鄭楚明表示,正研究就熱帶氣旋帶來的強風及長時間暴雨的共同影響,向市民發放信息,據了解最快今年夏季推出。去年10月8日早上,3號風球和黃色暴雨,多區水浸,惟市民仍要上班上學,天文台被指太遲發出暴雨警告。事後天文台解釋,本港在東北季候風及獅子山共同影響下引發暴雨,又承認信息傳送有不足,會檢討預測及信息發布。
下月起發氣溫雨量季度預報
氣候預報方面,天文台將於4月起每月發表未來3個月的季度預報,內容包括平均氣溫和總雨量的等級預報。
鑑於酷熱天氣日數和熱夜數目持續上升,天文台今年夏季開始透過應用程式「我的天文台」推送通知,發出持續高溫天氣的特別天氣提示,提醒公眾採取適當應對措施。
去年平均24.6℃ 香港史上最暖
展望今年天氣,天文台預計風季有可能6月或之前開始,10月或之後結束,而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內的熱帶氣旋全年或5至8個,屬正常至偏多;天文台預計今年全年總雨量正常至偏多,本港有可能受暴雨影響,提醒市民作好準備。
昨日是世界氣象日,天文台回顧去年稱是香港有紀錄以來最溫暖一年,全年平均氣溫攝氏24.6度,全年熱夜及酷熱天氣日數分別有61日及54日,均打破2020年的最高紀錄。鄭楚明稱,今年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早預警、早行動」,鼓勵關注氣候變化下極端天氣更趨頻繁,需及早應對行動預防天災,減少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