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專家稱「清零」可改 適時推「中國式共存」
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前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圖),前日在微博發文〈相同的科學共識,不同的應對策略——解析「與病毒共存」與「動態清零」兩種對策〉,提到「動態清零」不會永遠不變,「在不久的將來,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
這名曾參與制定疫情初期中國防疫策略的公共衛生專家稱,雖然中國和西方國家應對Omicron變種毒株疫情的對策不同,但中西方學者對其已有科學共識。一是都承認Omicron傳播力增L,都慶幸其重症發生率和病死率較原始株和Delta等變種株有明顯下降,都希望其對人類的危害繼續向流感化演變;二是都主張提高疫苗接種率;三是都認為新型抗新冠藥物能挽救大部分危重患者的生命,研製抗病毒藥物並批准新藥上市。
稱長遠目標需與病毒共存
曾光承認,Omicron出現後中國疫情防控難度明顯加大,表現為病毒散播快,清零時間延長,防控成本明顯增加,「儘管如此,獲得的紅利仍然遠大於投入」。他強調,「動態清零」是中國在特定時期內的防疫對策,不會永遠不變,「在對發病、死亡容易容忍的情況下與病毒共存,是人類的長遠目標」,不過「當前西方國家迫不及待實施與病毒共存,對我國風險很大,不宜隨之起舞」。
但曾光指出,中國人群自然感染率比西方國家「低千百倍」,是完全靠疫苗接種建立免疫屏障,自然感染率低,過去是赫赫戰果,現在是軟肋,包括長者接種疫苗比例不高,接種疫苗後抗體會在數月後減退、國際公認的序貫免疫接種在中國剛剛起步。西方國家率先邁出了與病毒共存的實踐探索步伐,風險很大,勇氣可嘉,但中國完全沒有必要在全球疫情的高峰期打開國門,也不宜於冬天末春初呼吸道傳染病傳播的季節放寬防控措施。
曾光認為,在不久的將來,中國定會在合適的時間點,展示中國式與病毒共存的路線圖。他設想,發揚舉國體制防控優勢,習各家所長,探索靈活而可控式開放,將會是中國的共存特色。
深圳續爆疫 衛健委:初步遏制
據國家衛健委通報,2月28日中國內地新增新冠病毒200宗個案,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25例;本土病例75例包括廣東31例,其中深圳市23例、東莞市7例、中山市1例。深圳市福田區昨發出通告,封控上沙社區和下沙社區的部分區域,網上圖片顯示,大批穿茖嬝@裝備的人員在該區域集結。深圳市衛健委稱,深圳自2月15日以來發生的疫情已累計報告165例,從近兩日新增確診下降的情況看,擴散勢頭得到初步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