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對急症卻步 染疫兒留家變腦炎 低燒自行服藥突惡化 嘆醫療缺配套
【明報專訊】新冠疫潮再一次掩至,具超級傳播力的Omicron殺到,港府及醫管局應對失據,急症室崩潰,病房被患者擠得滿瀉,死亡數字拾級而上,喚起港人2003年SARS來襲時每天死亡報數的記憶。巿民和醫護怨氣日濃,當局設立的熱線則如空中樓閣,難以打通,大量發燒兒童的父母也難讓孩子擠入急症室,求助無門。另一邊廂,政府要推行全民強檢,那些留在家中、難以自如行走的老弱傷殘,又如何可以在街上排隊數小時?強檢未開始,照顧者已失眠。
本報將一連三日就上述種種問題作專題報道,為疫下社會把脈,代巿民提出問題,冀當局關注改善。
第五波疫情下已有4名兒童感染新冠病毒後死亡,昨再增一5歲童危殆。醫管局昨表示,約有四五百名新冠病童在公院留醫,有醫護透露仍有大量發燒病童在急症室輪候。有家長見子女低燒,加上不忍幼兒在急症室無了期等候入院,決定在家自行服藥處理,但其實兒童患者病情可急轉直下。有2歲10個月大幼童低燒,在家服藥後曾退燒,翌日突然大叫一聲後暈倒抽搐,入院後確診感染並引發腦炎,一度插喉留醫深切治療部,腦炎消退仍有腦水腫。患童母嘆醫療人手及配套不足。兒科專科醫生趙長成忠告,幼童如現「紅色警號」必須送院,包括呼吸困難、嘴唇發紫、心口痛、心跳加速、持續發燒或神志模糊等。
【系列之一】
醫局:四五百新冠病童留院
劉女士一直將2歲10個月大的兒子交xx照顧,本周一下午兒子曾向xx表示呼吸困難,其鼻腔內有兩顆白色黏物。同日下午近4時,兒子開始發燒,劉女士當時認為或因「出牙仔」,加上急症室有大量患者等候,即使求診也只能「吹風」等候,決定留家觀察。兒子當天晚上曾退燒,胃口及精神都正常,但半夜聽到他的喉嚨發出「咕咕」聲。
不欲急症無了期吹風 指兒曾退燒
翌日「呀」一聲後突暈倒
劉子翌日早晨再發燒,至下午1時半看電視其間,突然「呀」一聲大叫後暈倒,隨後開始抽搐。劉女士形容兒子當時握緊拳頭,雙手、頸、頭部繃緊,xx即時放手指入其口,「最後咬到手指流晒血」,一家立即駕車將他送院,8分鐘後抵達屯門醫院,醫生說孩子正發高燒,搶救後確診新冠病毒,情G危殆,需轉往深切治療部。劉女士形容當時非常無助,「作為父母空等的感受好煎熬」。
至周四,其子模模糊糊有反應,血小板偏低,可拔呼吸器自主呼吸,磁力共振結果雖顯示腦炎已消退,但腦部有積水。劉子在深切治療部留醫3日後,昨日(25日)轉往普通兒童隔離病房,神志恢復近八成(見表)。
劉女士認為在第五波疫情下,本港病H供應緊張,不少患者早前要在戶外等候入院,家長即使子女輕微發燒都不希望求醫,奈何病情「話變就變」,若病情突然惡化,家長非常徬徨不懂處理,嘆若本港有足夠醫療人手及配套就能避免是次問題。
斥當局兒童發病指引不足
母:靠自救摸茈衈Y過河
另外,有母親批評政府對兒童發病的指引不足而只能自救。曹女士的姊姊本周三(23日)喉嚨痛,全家做快速抗原檢測後,姊姊及外傭呈陽性,曹女士22個月大兒子同晚開始發燒,醫生朋友建議她為兒子測量心跳、若病情嚴重應去急症室。曹說急症室長期有大量患者輪候,認為當時求診只會等待無期,且未能及時為兒子提供藥物,「唯一好處就係有緊急情G大叫就有人救我]」,故留家給兒子服撲熱息痛(Paracetamol)。她憶述,兒子服藥後體溫非常反覆,凌晨突然起H表示要喝奶,隨後嘔吐,曹當時在社交媒體上的媽媽自救平台得悉仁安醫院仍然收症,一家夤夜趕往醫院,兒子在周四確診。
醫局:增一5歲童危殆
回想兒子病發經過,曹女士說自己其實滿頭疑問,「究竟小朋友嘶吼、氣促前有沒有徵兆?」、「如何才是呼吸太快?如何數心跳?」她認為公院急症室爆滿、政府熱線無人接聽,市民只能靠互助群組交流意見、在YouTube觀看醫生訪問、向親朋戚友求助,完全是「摸茈衈Y過河」。
兒童嚴重個案繼續增加。醫管局總行政經理劉家獻昨表示,一名5歲女童在家發燒、嘔吐、胸口不適,2月24日入院後接受新冠測試,發現為陽性個案,女童其後心跳比較快,需兒童心臟科醫生觀察,轉送兒童醫院,目前情G危殆。劉補充,其父親及外傭快速抗原測試陽性,母親及姊姊都有病徵。另外,前日公布的4歲染疫男童,劉家獻表示已轉送瑪嘉烈醫院傳染病中心,目前情G穩定,已退燒。
明報記者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