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公布後保育區20頃地遭倒泥 5地點受破壞 設收費營地 規劃署:正調查
【明報專訊】政府擬納入「北部都會區」濕地保育公園、現屬於濕地保育區的后海灣蠔殼圍,在過去半年有多個魚塘遭傾倒泥頭,範圍不斷擴大。特首去年10月施政報告公布都會區計劃後變本加厲,區內至少有5個地點已被傾倒泥頭,或平整土地,佔地約20公頃,與維園面積相若;有3個地點的魚塘塘壆已填至可供重型車行駛,另一個地點更在短短數月內變身為收費營地,並設餐飲設施,成為郊遊人士的補給站。經營收費營地的「馬草壟生態園」負責人表示是向村民租地經營,但否認填泥,又指向地政總署申請短期租約但不獲批。地政總署稱馬草壟生態園未獲規劃許可,拒納申請;規劃署表示正就馬草壟生態園展開調查,需要時會採取措施。
明報記者 馬耀森
本報去年9月初報道,蠔殼圍以南單線單程路,至少有3個地點遭填泥(見地圖),涉及多個魚塘,涉事者填塘壆「加高向橫」;當時地政總署稱,3地點屬舊批私人農地,沒有用途限制,傾倒泥頭沒違反土地契約條款。事隔數月,本報記者去年12月29日再到蠔殼圍,發現上述地點填泥範圍擴大,當中在料壆以北多個魚塘,有塘壆被填至逾兩米高,6、7米闊,上面鋪碎石足以雙線行車;鄰近落馬洲行動基地旁的魚塘填泥面積較去年9月增加約3倍;現場所見,部分魚塘豎立政府土地的告示牌和混凝土方塊,但魚塘範圍內有工人在燒焊,周圍擺放了建築材料。至於馬草壟信義新村旁邊有大片農地被剷平,沙塵滾滾,有重型車輛在挖泥,而該地位於濕地保育區以外。
位於蠔殼圍濕地保育區內的「馬草壟生態園」部分土地闢作收費營地,非租客禁止進入,另一邊設有數間單層建築物,提供餐飲設施、流動廁所及苗圃等,沿塘壆鋪了戶外環保膠木,擺放^_及太陽傘,可供燒烤;收費營地設在兩個相連魚塘之間的土地之上,闊約8至10米,記者當日到現場見到有數個帳篷。場內有一間外牆髹上色彩繽紛圖案的「南屋仔」,是當地郊遊打卡熱點。馬草壟生態園在社交網站列出收費,假日每人每晚190元;生態園亦提供收費釣魚活動,亦可租玩遙控船等。(見另稿)
翻查Google地圖,生態園位處兩魚塘之間,去年7月仍未見營地及流動廁所等設施,而該地於2017年有一條河道,後來部分變了陸地,河道收窄;現場所見,生態園張貼告示,警告魚塘區內道路為私人道路,泥頭車不能進入倒泥。
倒泥不違地契 地政處豎牌防佔用
本報就上述5個地點向地政總署查詢,該署指涉及的土地大部分屬舊批私人農地,沒有用途限制,惟不得搭建未經批准的構築物,因此在有關土地傾倒泥頭或平整土地沒有違反土地契約條款;而上述地點涉及小部分政府土地,北區地政處及元朗地政處已就馬草壟生態園及料壆一帶的政府土地採取土地管制行動,包括豎立護柱、鐵絲網及政府土地告示牌和擺放大型混凝土方塊,以防止政府土地被佔用。
須城規許可 規劃署通知還原
規劃署表示,區內大部分填泥地點位於自然保育區、農業及綠化地帶,傾倒泥頭及平整土地需要取得城規會的許可,惟城規會並未有接獲規劃申請。發言人表示,規劃事務監督已向個別地點土地擁有人發出強制執行通知書及恢復原狀通知書,分別要求中止相關地點違例填塘及填土作業,以及把土地恢復原狀。該署會繼續留意違例發展個案,若土地擁有人於通知書期限後未有按規定辦理,會考慮執行管制及檢控。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蠔殼圍是后海灣生態系統的重要部分,亦是候鳥的飛行走廊,過去甚少被破壞,政府在10月公布施政報告後急速惡化,擔心政府推行保育的步伐太慢,「破壞唔等人,將來變成既定事實,就要花更多資源復修」,促請政府部門加強巡邏及執法,避免有更多魚塘被破壞。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