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時政一周:廣州人,動起來!
【明報專訊】疫情爆發後,不少人更注重健康,根據央視財經《中國美好生活大調查》(圖1),2020年內地運動一族比6年前壯大了10個百分點,最愛運動城市中,廣州排名第三,首兩位為成都及長沙;廣州亦是唯一打入首10名的大灣區城巿。根據該調查,從不同年齡層近10年數據分析,60歲以上普遍更愛運動,但在2020年首次被年輕人超越。調查亦發現2020年受訪者最願意透過加強健身改善健康,比率超過一半,遠高於第二位的定期體檢。
近七成受訪者每周運動 年紀愈大愈熱中
廣州人有多熱中運動?根據《廣州市居民運動健身行為特徵及社區體育設施滿意度與需求調查》,自稱每周運動的人佔受訪者67%,以中高頻率、較短時間鍛煉為主,男性比例高於女性,75%男性表示每周運動,女性則較少,每周運動的佔60%。大多數市民選擇的運動時間是0.5至2小時,佔比達84%。
調查又發現年紀愈大,鍛煉熱情愈高。60至69歲市民中,56%表示每天都有鍛煉,70歲以上居民則100%表示每天鍛煉。
除了最多人選擇的散步或慢跑,到健身室鍛煉亦是不少人的選擇。據《2020年中國健身行業數據報告》,截至2020年12月,全國有15.7萬家「廣義健身類場館」,包括健身俱樂部、健身工作室共9.79萬家。按省份劃分,廣東省廣義健身場館超過1.94萬家,佔全國總數12.39%,排名第一,這也是廣東省連續第二年位居首位。
廣東之中,場館最多的城市為深圳、廣州,各有超過4000家,之後為東莞和佛山,分別有近2000家,這灣區四城合計共12,689家,佔全國總數近8%。廣東也是唯一有4個城市打入首30位排名的省份(圖2)。
2012年,「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納入第18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2014年,國務院發布《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全民健身提升為國家戰略層次,包括力爭至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是全面提升中華民族健康素質、實現人民健康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國家戰略。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其中「加快發展體育產業,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是戰略任務之一。
全國體育產業規模 目標5萬億人幣
目前內地經常運動的人逾4億,《「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中,「5萬億元」的目標沒有變,還提出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例要達到2%,居民體育消費總規模超過2.8萬億元,從業人數超過800萬。
在推廣全民運動政策下,不少省巿紛紛推出運動消費補貼,中山巿9月便派發第二期體育消費券,總金額120萬元,市民可在多種體育運動場地使用。目前該市參與消費計劃的場館達98家,涵蓋項目廣泛,包括游泳、舞蹈、健身、跆拳道、網球、羽毛球、籃球、實彈射擊、乒乓球、足球和高爾夫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