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新症增逾兩倍 九成由新變種引致
【明報專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南非變種病毒是於本月14日至16日期間採集的樣本中首次發現的。南非衛生部長表示,他認為該變種是最近幾天全國新冠病例每日呈指數級增長的原因。
世界衛生組織將這變種病毒列為受監測的變體,但隨即升級為感興趣的變體。
南非變種病毒在南非本月11日只是274宗,但兩周後增加到1000宗。周三在南非豪登省通過PCR檢測發現,1,000宗新病例中,有90%是由新變種引起的。
研究人員初步發現,病毒的突變可能會幫助病毒繞過我們的免疫系統,使其更具傳播性並且不易受到治療。目前未知病毒會降低疫苗的有效性。
英國《衛報》報道,首宗感染Omicron病例於11月11日在博茨瓦納發現,該國至今共發現3宗個案,與之相鄰的南非發現6宗。
倫敦帝國學院病毒學家皮科克(Tom Peacock)在Twitter表示,雖然目前發現的Omicron個案不多,但該病毒株S蛋白有32處基因突變,包括N501Y等,亦有在其他變異株曾發現的P681H和N679K等突變,形容情况恐怖,要密切監察。不過,他亦指Omicron最終也可能演變成傳播力不太高的病毒。
《衛報》引述英國劍橋大學臨牀微生物學教授古普塔(Ravi Gupta)稱,Omicron其中兩處突變會增加病毒傳染性及降低抗體識別病毒能力。倫敦大學學院基因研究所所長巴盧(Francois Balloux)稱,該病毒株的大量突變顯然是在「單次爆發」(single burst)中積累,表明它可能是在免疫系統較弱的人(例如可能是未經治療的愛滋病患者)慢性感染過程中演化而來。他說現很難預測其傳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