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稱不通關影響百萬人 梁籲港人卸思想包袱
【明報專訊】中港未通關一定程度影響港人到灣區發展,前特首梁振英表示有不斷向中央反映通關需求。他說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有37萬港人在內地長期居住,包括退休長者、學生、內地就業港人,以這些家庭兩口或三口計,「不在身邊、每天牽掛的親人以百萬計」,形容通關是社會大事,「社會代價、家庭代價好大,不止商人賺錢問題」,舉例有港人向他求助說長者在內地病重,但他亦愛莫能助,希望一部分社會人士能將政治擺開一邊。
「安心」爭議倡正向思考 社福助購電話
近月多番討論是否要在「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梁振英也希望大家不要太多思想包袱,在緊急時期應以「有別於正常時期的平常心態」,來看待使用「安心出行」或於內地使用具追蹤功能的健康碼。他舉例,社福界表示弱勢群體無智能手機,但如果以正向態度思考,「是否社區組織、社福團體可以幫弱勢社群添置智能手機,就能解決問題,而不是因為社會上有弱勢群體,我們就不能全面用『安心出行』呢?」梁振英重申,中央接受通關完全有權訂立條件,就算他北上可獲豁免隔離檢疫,亦一樣要遵守很多限制。
卸任後梁振英仍關注香港的房屋問題,曾提出郊野公園邊陲建屋,惟現任特首林鄭月娥稱「唔係咁易」,訪問中梁振英避免就此說法隔空與林太斟酌。至於林太提出的「北部都會區」與「明日大嶼」能否同時做,梁相信過程應有考慮不同問題,而資金、工人各方面的需求「聽起來比較大」,但大到什麼程度、香港能否承擔,他沒有研究。
港開發施工可學內地 「好多洏i學」
科大廣州校園第一期校舍預計明年3月完工,工期不足一年半,原因是工程採取「三班制」。對於香港能否效法,梁表示,「(內地)一定好多洏i以學,例如內地的土地開發、工程建設」。他相信香港已到整個社會需要下決心改革的時候,因城規、土地開發、樓房建築速度愈行愈慢,成本愈來愈高,都是弊端。
明報記者 何宛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