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虐兒會錄200宗舉報 有學生遭家長掐頸
【明報專訊】嚴重虐兒個案近年時有發生,防止虐待兒童會在2020/21年度接獲200宗懷疑虐兒舉報,較去年的144宗增加,近半個案曾受身體虐待。該會總幹事黃翠玲說,受新冠疫情影響,不少求助與管教問題有關,有家長擔憂子女學業,亦有子女沉迷電子產品引發衝突,學生遭家長掐頸。
有個案身上10多條紅印藤條痕
防止虐待兒童會於2020/21年度,共接獲1264宗熱線舉報及諮詢服務,當中200宗為懷疑虐兒個案。黃翠玲說,多個求助的家長表示,憂慮子女停課期間跟不上學業進度,升小或升中呈分方式會否有變等;亦有個案因疫下留家時間增加,家長或不滿子女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繼而引發衝突。
黃翠玲續說,遭身體虐待的兒童,一般被藤條或衣架體罰,或被家人掌摑,「見過有人身上有10多條紅印、藤條痕」。防止虐待兒童會註冊社工李如寶續稱,有初中生因疫下停課或半天課多時,與家人摩擦增加,更因長時間打機觸發家人情緒爆發,體罰由「打手板」演化為掐頸,最終該學生親自求助。該會按需要將個案轉介至社會福利署。
涉248名兒童 6至8歲最多
248名受虐兒童年齡各有不同,最多為6至8歲(見表)達49人,其次為3至5歲,達43人。黃翠玲表示,兒童面對升小和升中「兩大關卡」,「家長特別緊張想催谷,要揀心儀學校,但或會影響親子關係」。她認為家長宜體諒子女,需要多關心兒童、協助子女過渡這些階段,亦盼家長及早裝備正面管教技巧。
黃又稱,20/21年度接獲的舉報和查詢中,951宗(76%)由家庭成員致電舉報,20宗來自懷疑受虐兒童,4宗則是懷疑施虐者致電尋求協助,認為顯示許多父母遇上管教困難時願意尋求協助,「這是好事,家長覺得情况惡劣便求助,有助及早介入,減低演變成虐兒的危機」。不過,她強調疫情期間更難辨識懷疑虐兒個案,估計社會上仍有不少隱蔽個案。
另外,最近一對同居男女虐待22個月大女嬰,法庭判囚5年4個月;昨日法庭判一名30歲私家偵探囚38個月,涉先後非禮5名女童,最年幼僅9歲;黃翠玲表示,相關案件刑罰阻嚇力不足,建議政府接納法改委倡議訂立的「沒有保護罪」,同時提高《侵害人身罪》刑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