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未完不少診所仍關門 投訴醫生拒絕面診個案飈
遠程診症非萬能 急症室添壓力
【明報專訊】多倫多華裔居民林女士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尚未接受過年度體檢,當她日前致電家庭醫生想預約進行體檢時,發現診所尚未開放面對面的問診,想看醫生需要先接受遠程問診,如果醫生覺得有必要,才會安排患者接受面對面的問診。
儘管安省內外科醫生會(CPSO)曾在今年10月13日發出公開信,敦促醫生恢復給患者提供面對面的問診,但省內各地仍有不少醫生繼續採用遠程問診的方式,由此而導致患者投訴醫生拒絕提供面對面問診的個案大增。
多倫多的華裔家庭醫生劉秉純指出,據他所知,迄今為止仍有不少醫生沒有開放診所,繼續採用遠程問診的方式。
業界稱屬個人選擇
他說:「這樣的醫生人數很多,既有年輕的,也有年老的,他們有的是因為提供面對面問診的安全風險太大,有的是因為提供遠程問診更加方便。至於採用哪一種問診方式,是醫生的個人選擇,安省內外科醫生會可以要求醫生恢復給患者提供面對面的問診,但醫生也可以拒絕。」
劉秉純坦言,面對面的問診與遠程問診確實是有區別的,以體檢為例,醫生可以看患者的化驗結果,但與親自見患者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相比,多少有點不同。另外,如果醫生在遠程問診時做出了錯誤的診斷,也是要承擔責任的。
他建議那些不願接受遠程問診的患者可前往免預約的診所求診,也可以轉到其他提供面對面問診的醫生處求診。
安省內外科醫生會今年10月13日與安省首席醫療官和安省衛生廳聯合發表了一份公開信,信中說,已接獲了一些診所不提供面對面問診的投訴。與此同時,因一些家庭醫生不提供面對面的問診,導致了很多患者直接前往醫院急症室求診,大大增加了急症室的負擔和等候時間。
公開信還說,在某些情況和服務中,或者在需要評估身體狀況以做出適當診斷或治療決定時,親自護理是必不可少的。有很多患者在單純的遠程問診的環境中無法獲得達到標準的護理。
安省內外科醫生會還在屬下網站向醫生提供了有關面對面問診和遠程問診的具體指引,指引中說,遠程問診有其局限性,並非所有的患者均能透過遠程問診而獲得所需的醫療服務,在很多情況下,提供面對面的問診是必需的,例如:新生兒護理和產前護理等。
指引還強調說,並非所有的患者都能夠或願意接受遠程問診,因此,醫生需要考慮患者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