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族例倡加「族內歧視」 來源地分香港非香港 雙向保障 內地人罵「港燦」亦規管

[2021.10.24] 發表
平機會主席朱敏健表示,平機會已就保障內地人免受歧視向政府提三大建議方向。(港台影片截圖)

【明報專訊】就保障內地人免受歧視,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朱敏健昨表示,平機會已向政府提出三大建議方向,包括在《種族歧視條例》加入「族內歧視」屬於違法、就居民身分歧視方式立法、以居民不同來源地立法禁歧視,來源地建議只分香港及非香港,並指出條例屬雙向適用,港人亦會受保障。朱稱政府正積極考慮,並諮詢律政司就定義、字眼等的意見,期望明年7月新一屆政府上任時就可立法。

平機會2016年《歧視條例檢討》向政府提交的意見書提到,倡議立法保障內地來港者免受歧視,惟《種族歧視條例》對內地人的保障範圍有點混淆,這可能與政府在訂立《種族歧視條例》的立場有關,政府於2004年的諮詢文件指出,內地新來港者與本地人屬同一種族,其受到的歧視待遇並非基於種族,而是社會歧視。

3建議方向 參考外國例子

朱敏健昨於港台《星期六問責》稱,關於內地人在港受不公平對待的投訴不絕,該會現向政府建議範圍較5年前提出的更複雜和廣闊,總括有三大建議方向,首先「大家都是中國人,怎會有種族歧視」。他稱一個人因其種族背景受歧視,已屬種族歧視,不一定要屬不同種族,故建議在《種族歧視條例》加入「族內歧視」亦屬違法,族內歧視的居民身分來源地建議只分香港及非香港。若內地人鬧香港人是「港燦、狗」呢?朱稱族內歧視屬雙向適用。

朱續稱,當年針對內地人來港升學、就業、旅遊等受到歧視,現保留建議因居民身分受歧視而立法;第三個建議則參考外國例子,就不同居民來源地立法禁止歧視,舉例韓國2018年已立例,禁止首爾以外地區人士到首爾工作或升學時受歧視。

至於內地來港者受中傷要如何定義,朱稱中傷在《種族歧視條例》、《殘疾歧視條例》均有清楚訂明,主要涉言語、行為,令對方受侮辱、不舒服、受傷、受攻擊,若有人在網上貼文稱對某種族不滿,涉人身攻擊,針對某社群有實質損害,中傷屬民事性質,而嚴重中傷則屬刑事,惟目前未有相關案例,該會亦無建議調整門檻。

未研政見歧視 稱問題複雜

對於有人被罵是「共匪」之類,朱敏健稱自2019年有公眾人士建議處理政見歧視問題,但該會暫未有系統研究,將來或可研究、參考其他地方法理,但這問題非常複雜及長遠,距離要提出建議是「相距甚遠」。

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支持上述建議,又稱《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已提到種族歧視是指基於種族、膚色、世系或民族或人種的任何區別、排斥、限制或優惠,種族歧視不止限於不同族裔,「新移民也可以歧視新移民,總之立法禁止因其來源地而歧視人」,又稱英國亦有法例禁歧視北愛爾蘭人。

社協:有憂歧視拒接觸人 患抑鬱

施又稱,已有法例禁止歧視少數族裔,現只是擴至新移民,政府多年前以新移民與港人屬同一種族做藉口,現時社會氣氛較以往更歧視新移民,部分新移民憂受歧視,不敢與本地人接觸,更有人因此患上抑鬱症。

更多港聞
男子失蹤5日 警方消防民安粉嶺搜山
【明報專訊】一名30歲男子上周二晚(19日)獨自離家後至今音信全無,家人估計他前往行山及露營。家人前日報警,搜救人員隨即在粉嶺蓮麻坑及白虎山... 詳情
【明報專訊】立法會上周通過修例引入海外醫生,食物及衛生局長陳肇始昨在商台《政經星期六》表示,不同意有批評指修例破壞現有的醫生考試制度,強調「... 詳情
無智能手機 無家者:強制掃「安心」不公 社協斥如設新貧窮線 函特首促助街友用設施
【明報專訊】下月起進入政府設施須用「安心出行」惹基層憂慮,手上只有2G手機、月費計劃無法上網的窮人、無家者對新措施感不公平,甚至形容「算是歧...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上周四(21日)宣布下月起進入政府場地需用「安心出行」,引起基層及無家者憂慮,擔心沒能力買智能手機,或不能去政府運動場浴室、...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疫情緩和,過去約兩個月只有一宗新冠本地個案,即10月8日公布確診的機場貨運站員工,但本港仍未能與內地通關。行政會議召集人陳智...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