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1/7患癌者因封城錯過非緊急手術

[2021.10.15] 發表

【明報專訊】由逾5000個外科及麻醉科專家組成的國際組織COVIDSurg Collaborative,近日於國際學術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發表研究,發現全球每7名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人因新冠疫情期間封城而錯過非緊急手術,或影響治療進度及生存機會。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團隊稱,本港疫情期間癌症患者仍是優先處理類別,但部分患者害怕進出醫院而延遲診斷。

研究涵蓋全球61個國家466間醫院,2萬多名患有15種最常見實體腫瘤的患者數據。團隊發現封城影響最深遠,有15%癌症病人稱因疫情而沒如期接受手術,由確診起計平均已跟進病情5.4個月。

逾兩成確診至動刀需等12周

至於已接受手術的病人亦出現手術延誤,全面封城期間,有23.8%患者由確診到動手術需等逾12周,相對一般或較寬鬆的防疫限制下,比例增加超過一倍。

中大醫學院團隊稱,雖然香港並未封城,部分非緊急手術仍需延期。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吳兆文表示,外科手術是大部分癌症治療的第一步,防止腫瘤繼續生長或轉移,延誤可能對患者造成長遠負面影響。

港未封城 部分手術需延期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二葉香織說,為減少病毒傳播風險,現時做手術需要遵從更嚴格防疫措施,每日的手術數目亦有限制。要平衡緊急手術和非緊急手術的容量,是新冠疫情以來最大的醫療挑戰之一。

(新冠疫情)

更多港聞
風災劏房戶嘆苦等公屋 陳帆:優先住過渡房「可考慮」
【明報專訊】本港接連掛8號風球,在颱風「圓規」造成8號風球的凌晨,有劏房突然塌天花石屎,差點擊中睡夢中的兒子,塌陷情况持續,惟業主沒回覆,令... 詳情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推「保就業」計劃,連同行政及應急費用預算約涉810億元。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轄下「保就業」計劃秘書處回覆稱,計劃審批工作... 詳情
社企下月民間峰會 學者倡交換數據
【明報專訊】第14屆社企民間高峰會下月4至7日舉辦,主題為「組合重塑 再生未來」,逾60名專家將探討後疫情時代如何匯聚不同界別的優勢,實踐社... 詳情
平治與九巴相撞 司機逃逸
【明報專訊】昨早7時許,一輛九巴沿尖沙嘴漆咸道南中線往柯士甸道方向駛至漆咸圍交界,一輛在漆咸圍路口的平治房車懷疑未察看交通下駛出,被巴士撞及... 詳情
強積金研效公僕退休金 部分可領 部分轉年金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進一步探討鼓勵巿民將強積金一筆過資產轉化成退休後定期可領取的年金,勞工及福利局長羅致光表示,剛開始研究工...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