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全球1/7患癌者因封城錯過非緊急手術
【明報專訊】由逾5000個外科及麻醉科專家組成的國際組織COVIDSurg Collaborative,近日於國際學術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發表研究,發現全球每7名癌症患者中,就有一人因新冠疫情期間封城而錯過非緊急手術,或影響治療進度及生存機會。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團隊稱,本港疫情期間癌症患者仍是優先處理類別,但部分患者害怕進出醫院而延遲診斷。
研究涵蓋全球61個國家466間醫院,2萬多名患有15種最常見實體腫瘤的患者數據。團隊發現封城影響最深遠,有15%癌症病人稱因疫情而沒如期接受手術,由確診起計平均已跟進病情5.4個月。
逾兩成確診至動刀需等12周
至於已接受手術的病人亦出現手術延誤,全面封城期間,有23.8%患者由確診到動手術需等逾12周,相對一般或較寬鬆的防疫限制下,比例增加超過一倍。
中大醫學院團隊稱,雖然香港並未封城,部分非緊急手術仍需延期。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教授吳兆文表示,外科手術是大部分癌症治療的第一步,防止腫瘤繼續生長或轉移,延誤可能對患者造成長遠負面影響。
港未封城 部分手術需延期
中大醫學院外科學系助理教授二葉香織說,為減少病毒傳播風險,現時做手術需要遵從更嚴格防疫措施,每日的手術數目亦有限制。要平衡緊急手術和非緊急手術的容量,是新冠疫情以來最大的醫療挑戰之一。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