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收地料涉千億 本研社憂爛尾變雙輸
【明報專訊】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出打造的「北部都會區」,一方面大興土木,同時採取保育措施,收回700公頃私人擁有的濕地和魚塘。政消息人士表示,當局傾向為「濕地保育區」外圍約1200公頃的「濕地緩衝區」鬆綁,提高發展地積比和簡化申請程序等,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擔心,濕地緩衝區納入規劃是「保育為名發展為實」。本土研究社估計,政府收回700公頃濕地和魚塘牽涉約1000億元公帑,質疑政府是否有決心投放大量資源保育本身已是受保護的濕地,促交代詳情。
消息稱濕地緩衝區傾向鬆綁
黎廣德:名保育實發展
《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報告書》顯示,政府會在都會區內收回700公頃私人濕地和魚塘,包括尖鼻嘴、南生圍、豐樂圍、大生圍、三寶樹、蠔殼圍、沙嶺/南坑等地,以更有效益地管理及利用,並修復其中大量已荒廢和退化的生境。但政府消息稱,都會區額外開拓的600公頃土地,當中可能涉及濕地緩衝區,發展局將就部分額外開拓的土地做研究,同時檢討濕地緩衝區的發展,包括是否可放寬及精簡生態影響評估程序,以提高發展地積比,將來更有可能將部分濕地納入賣地表,以供新市鎮發展。
據本報了解,政府提出在北部地區建設3個引入科學化管理的濕地保育公園,包括南生圍、三寶樹及蠔殼圍,以及擴大香港濕地公園等,涉及面積共約1520公頃,再加上約300公頃的米埔自然護理區,涵蓋範圍與濕地保育區相若;當中部分濕地由私人持有,故政府計劃動用公帑收回約700公頃由私人擁有的濕地及魚塘,餘下大部分為政府土地,毋須收回。
至於收回的700公頃濕地,政府前日稱約70公頃會預留入科技發展,據了解是位於落馬洲及新田一帶的魚塘。
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表示,政府前日公布會收回700公頃魚塘及濕地,惟沒交代金額及時間表等,令人懷疑是否有決心落實該項措施;他以地政總署收回農地每平方呎特惠補償金額1332元估算,涉及款項逾1000億元。陳劍青認為,若政府最終「收灟囍齱v,不但未能提升濕地保育區生態價值,濕地緩衝區因放寬發展而失去保護核心濕地的功能,對生態造成雙輸。
屬公約範圍 黎廣德憂米埔被除名
黎廣德翻查紀錄,根據《拉薩姆爾公約》於2002年確立的拉薩姆爾濕地管理計劃指引,以及漁護署2011年確立的米埔濕地管理計劃,均已確認濕地緩衝區是整個濕地管理計劃的組成部分,日後若將大面積緩衝區納入發展,擔心會否影響米埔從拉薩姆爾公約被除名,損害香港國際聲譽。
(2021年施政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