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課弊端多 寧內地借讀保港學籍
【明報專訊】疫情持續令通關無期,跨境學童家長除選擇為子女退學,另一做法是保留香港學校的學籍,暫讓子女在內地學校上學。已安排孩子在內地學校「借讀」的家長凌雲表示,因看不到通關復課希望,決定讓讀四年級的兒子於新學年起在深圳的南開小學上課,她說迫於無奈作此決定,因為長期網課實在帶來許多弊端,「我的孩子脊椎側彎,頸部反弓,略微肥胖,嚴重情緒化」。
家長:子患脊椎側彎情緒化
凌雲說,「借讀」肯定會出現課程差異,孩子需要追進度,因深圳私立學校的中文和數學程度比香港深,至於英文課程則使用與香港程度相若的教材,簡單一些。
凌雲透露,去年8月初有跨境學童家長聯名致函深圳市教育局,要求給予在深圳的跨境生一個公平的受教育權利,勿將他們拒諸門外,她說市教育局當時基本採納意見,讓跨境學童插班。
Google YouTube教材內地不能用
家長李先生則選擇讓兒子繼續上網課,但亦表明若下年仍通關無望,會考慮申請退學,讓兒子回內地上學。他的兒子在大埔區聖公會阮鄭夢芹銀禧小學就讀,今年升小四,但李先生稱兒子去年2月起便一直上網課至今,集中力變差,成績退步。
李先生又提到,跨境生面對的其中一個難題是長期在內地生活,耳濡目染的是簡體字,以致寫作時出現簡體、繁體分不清,明明答題正確,卻因寫簡體字被扣分,影響等級;另外,學校很多課業題目以Google form製作,或教師會以YouTube拍閱讀短片,這些網上軟件在內地都不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