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不可與病毒共存 否則通關更無望

[2021.09.09] 發表

【明報專訊】本港昨起全面恢復「回港易」,並於下周三推「來港易」的免疫檢安排,多名議員關注何時進一步由單邊免檢疫變中港雙邊免檢疫。特首林鄭月娥回應,中港專家需對接談論通關所需條件,如內地提出條件港府會盡全力達到,續指香港目前不可亦不應採與病毒共存策略,否則更無希望與內地通關。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認同,香港長者接種率低是無條件亦不應轉與病毒共存,否則社區病毒傳播活躍只是犧牲體弱者。

美國返港漢初確 住所及辦公地強檢

本港昨增兩宗新冠病毒輸入個案,是連續第22日無本地個案。昨有少於5宗初步確診,包括一名上月18日往美國的56歲男子,本月7日回港後確診並驗出L452R變異病毒株,他所住的跑馬地安碧苑,以及工作的灣仔金鐘匯中心「Artis Jewellery Co., Limited」需納入強制檢測公告。

多名立法會議員昨在特首質詢時間,關注何時實施中港雙邊免檢疫。民建聯李慧k指出目前「回港易、北上難」,實政圓桌田北辰關注如何做到「回鄉易」,建議當局提出追蹤入境內地港人等讓對方安心。保險界陳健波則說,外國採取與病毒共存政策,香港需恢復與國際來往;工聯會麥美娟則關注如何恢復數萬名跨境學童的面授課,及在能否在「安心出行」程式加追蹤功能與內地接軌,創造通關條件。

林鄭:為有序通關 已向中央倡「下一步」

林鄭月娥回應,自第四波疫情減退,「我未停過向中央反映香港市民對早日方便進入內地的期昐」,指本港外防輸入措施之嚴格甚至有商會和外國領事反對。她指本地清零亦超過21天,為盡快逐步有序通關已向中央提出「進入下一步」,要兩地專家對接談通關條件,如內地提出條件,港府會盡全力達到。她相信不僅是與廣東省和深圳市政府談,亦要與中央談,內地不希望香港成為弱化內地疫情防控的一環。

對外方面,林太稱香港目前不可亦不應採與病毒共存策略,否則更無希望與內地通關,「另一個時常與我們比較的國家因此策略,出現比較擔心的現象」。林太表示亦曾研究能否在關口接跨境學童上學,但目前未放心到可容許跨境上學。

梁子超:長者接種率低 無條件與病毒共存

呼吸系統科專科醫生梁子超指出,本港長者接種率低無條件談與病毒共存,若退守,長者一旦染疫「醫院好快捱唔住」,病人無法入院亦將增加社區傳播。他續說,免疫反應較差者縱接種了疫苗,仍有一定比例會感染後現重症和死亡,若轉至與病毒共存就要預期社區出現活躍傳播,即犧牲了部分免疫反應較差的人,「現在採取與病毒共存策略鵀a區,冇乜邊個係好過,因當地政治經濟因素要作選擇,守醫院防線守得吃力。」

梁子超指香港不像一些外國地區失守而是有能力清零,就不應轉共存策略;他又預期內地短期內死守清零,如香港採相反策略就不可能與內地通關,而與內地通關是香港經濟復蘇一個重要環節。

(新冠疫情)

更多港聞
迷你倉技工:冷氣間中跳掣 老鼠咬電線 稱曾提議報警 指經理答應通知上司
【明報專訊】九龍灣淘大工業村迷你倉2016年四級大火致兩消防員殉職,死因聆訊昨踏入第六日。時昌迷你倉維修工人表示,涉事迷你倉設施較舊,冷氣機... 詳情
【明報專訊】持「行街紙」留港的非裔男子前年在土瓜灣茤虷磼瓞犍揭P居菲律賓籍女友致死,翌日往警署投案。男子否認謀殺早前在高等法院受審,陪審團前... 詳情
【明報專訊】警方早前拘捕一名中年男子涉嫌以電話滋擾區院法官,該男子昨午在東區裁判法院提堂,被控以一項不斷打電話罪,暫毋須答辯,案件押後11月... 詳情
新界北發展需基建先行  林鄭:一地兩檢是「基本盤」
【明報專訊】中央日前公布將前海深港合作區總面積擴大7倍至120.56平方公里,民建聯劉國勳昨日在立法會向特首林鄭月娥提出,要求成立專責小組統...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多次提及「共同富裕」理念,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昨日於立法會問及特首林鄭月娥,未來有何策略令社會、市民都能共同富裕...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