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引路回家」 大澳花燈節遇移民潮 婆婆嘆燈依舊人未圓
【明報專訊】距離中秋節尚餘不足一個月,又到「大澳花燈節」,2500個手繪燈籠將掛上大澳街頭,花燈節的初心是以燈籠為下一代「引路回家」,今年大會還特意定下主題為「留下來的水鄉情」,但這個一家團聚的日子在移民潮下,今年再不一樣,有大澳老人得知子孫將一個個移民他國,慨嘆不知何年何日才能一家團圓,再不捨亦無可奈何,甚至不敢去機場送機,怕流太多眼淚;也有婆婆在女兒及女婿走後,只能與花貓相依為命。
明報記者 羅嘉凝
「大澳花燈節」搞手之一張敏芳最近為籌備忙得不可開交,她說一直記得的畫面是有大澳人五代同堂,推荍公椅的九旬長者到街上賞花燈,但今年她見到的卻是70多歲的婆婆因家人移民,大嘆「無晒人生目標」,亦不知何時可再見孫兒一面。
兒孫移民 長者嘆「無晒人生目標」
大澳吉慶街近日已掛上多個燈籠,在此開店賣衫40年、七旬的李婆婆早在2018年首屆花燈節時,送上200元利市以示支持,去年則送上一支支烏龍茶慰勞搞手們,「每次見到掛花燈就知又過一年,好有朝氣,又靚又開心」。以往兩名男孫會手繪燈籠,今年女兒將於9月初帶8歲及9歲的孫兒移民英國,今年中秋節無法再掛上孫兒的燈籠,縱然兒子會回來陪她過節,一家亦無法在大澳團圓了。
李婆婆說,女兒早年已提出要移民,當時她不捨,女兒才留下來,今次女兒說為了孩子前途,非走不可,並邀請她同往,但李婆婆話「我幾十歲,唔識英文,去到劗銦A靈魂都唔打開喇」,她再不捨亦無可奈何,更不敢到機場送機,「流得眼淚多唔得謘v。
婆婆拒絕赴英 「費事增加佢負擔」
78歲的潘婆婆去年中獲女兒告知將要移民,嚇得她神不守舍,暈倒街頭,「我好唔安樂,但知道佢無可能成世陪住我」,女兒今年8月20日已移民英國。
潘婆婆說女兒與女婿均任職文員,在港無力置業,婚後與丈夫家5人同住300平方呎單位,要移民英國才會生小孩,而她亦拒絕一同赴英,「費事去增加佢負擔,阻住佢搵工」。潘婆婆現與女兒早年送給她的花貓相依為命,「無人陪我,靠佢(貓)陪我」。
張敏芳表示,辦花燈節的初心是以燈籠為下一代「引路回家」,現時亦不想失去這份初心,今年更首次設下主題——留下來的水鄉情。她解釋主題意思:「無論你去到邊,呢度都係你黈琚A你可以隨時返薄A同埋應該多曭薄A珍惜每日鴾H同事。花燈係一個凝聚,但凝聚不單止係我]一班人做事,而係凝聚一種力量。」
搞手:花燈係一個凝聚
籲反思人生「真正嚙O」
提到社區凝聚,很多社區組織自《港區國安法》實施後紛紛解散,公民社會亦呈瓦解之勢。大澳今年的花燈節卻搞得比以往更大型,張敏芳說希望透過社區活動令人反思,「花燈亮驉A希望每個人反思你黈痐葳靋、你鴭w位、你黈a。燈籠亮驉A你應該搵自己人生真正嚙O」。
張敏芳喜見現時不少居民會自發在家前掛燈籠,令大澳街頭更有生氣,「一個地方嚘t變,係歸功後生一輩繼續承傳」。她今年已40多歲,笑言不知會否仍有精力舉辦下屆花燈節,但今屆花燈節還未開始,她已計劃花燈節後要辦一個銀髮相展,為大澳老人逐一拍照,而她最大的心願是辦一個大澳故事館,記載每個大澳人的故事,「我鍾意做保衛工作」。
由「香港開心D」和「大澳非茂里」主辦的「大澳花燈節」今年來到第四屆,9月11日亮燈,今屆活動為期3個月,包括手繪燈籠創作工作坊、大澳小龍賽市集、搖櫓游涌、文化體驗團、攝影相片展、音樂會等。手繪燈籠活動由8月已開始,遍及18區,邀得弱能人士、少數族裔等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