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ta解密:你,孤獨嗎?
【明報專訊】疫情已經持續超過一年,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模式也有不同程度的轉變,青年也不例外,在家學習及居家抗疫或多或少令本港青年感到精神壓力。香港青年協會於2021年1至2月以網上問卷形式,抽樣訪問了2790名香港青年,了解他們在抗疫期間的精神狀况。讓我們一起多注意自己的精神健康吧!
.相關議題:青少年精神健康.
◆香港青年孤獨感情况(表)
◆香港青年社交支援情况(表)
◆哪些事令你感到孤獨?(圖)
◆孤獨時做什麼?(圖)
◆解讀
‧調查顯示,近半青少年表示「經常」或「總是」感到孤獨(47.7%),情况令人關注。雖然近八成人表示「從來沒有」或「很少」抗拒獨自一人,但亦有近六成人表示「經常」或「總是」沒有人真正明白自己;同時也有六成人表示「經常」或「總是」渴望有友伴。此外,分別有超過四成受訪者「經常」或「總是」覺得難以和他人接觸或溝通(43.7%)及「興趣與想法無法與其他人分享」(41.3%)。由此可見,在疫情期間,本港青年有強烈的孤獨感
‧當青年感到孤獨時,普遍也會尋找情緒支援。例如超過七成六受訪青少年同意「經常有人願意聆聽對我很重要」;也有近七成人「有可以倚賴的人」。由此可見,青少年普遍有自己的情緒支援網絡。雖然受訪青少年能意識到自己何時需要情緒支援,但是較少人會主動求助。調查顯示,65.6%受訪者同意「心情低落時,需要有人令自己提起精神」,但只有約一半人會付諸行動求助:55.5%受訪者同意「當自己需要幫助時會向人求助」、49.9%同意「當感到低落時,會找人令自己高興起來」。由此可見,青少年縱使知道自己需要情緒支援,主動求助的意識仍有待提升
‧根據調查,受訪青年感孤獨的原因主要來自「別人不明白自己的處境」(72.3%)、「沒有可傾訴的對象」(68.2%)及「缺乏朋友」(54.4%)。這反映青年渴望有他人明白自己、能夠與自己傾訴。此外,對受訪青年而言,朋友的支援比家人的支援更為重要:因為「缺乏朋友」而令自己感到孤獨的受訪者有54.4%,但不足五成受訪者因為「缺乏家人支援」而感到孤獨。至於戀愛狀况與青年感到孤獨的關係則相對較弱,只有不足三成人表示自己因為「沒有男/女朋友」而感到孤獨
‧青少年感到孤獨時,超過一半人會使用不同的視像電子科技產品來排解孤獨感,包括「影視娛樂」(62.2%),「使用/瀏覽社交平台、討論區等」(55.9%)、「電動遊戲」(54.8%)。其他動態或靜態的閒暇活動,普遍不足一半人選擇。例如44.8%受訪青年選擇音樂相關活動;選擇「吃喝/煮食」及「閱讀/學習」的則各佔逾三成;選擇「運動」的則有28.3%。值得留意的是,分別有9.6%及4.8%受訪者選擇「飲酒」及「吸煙」這些較不健康的方法來排解孤獨感
●思考問題
1. 分析在疫情期間,有哪些因素影響本港青年的精神健康?
2. 有人認為,「確保社會上年輕人的精神健康,是家庭及社會的責任」。你多大程度同意這句說話?解釋你的答案。
文:蔡嘉嘉老師
[通通識 第7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