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星拆解:政府對失業者 應提供額外財政支援?
【明報專訊】■新聞資料
◆資料A
.香港失業情况統計數字(節錄)(圖)
◆資料B
本港並沒有供款式失業保險制度,目前向合資格失業者發放綜援現金資助的做法,可視為他們的最後經濟支援,但申請者需符合數項資格,例如不可超過資產上限及需要定期積極尋找工作。2020年,政府因應疫情而臨時放寬若干申領綜援的資格,包括提高資產上限。
以健全單身人士家庭為例,2021年2月起失業成年人每月領取的金額連同其他津貼約為5000元,大致相等於2019年就業月入中位數17,100元的三成。
社會上有意見認為政府未夠盡力協助失業者。根據香港社區組織協會2020年8月的調查顯示,近九成受訪者贊成設立「緊急失業援助金」,讓市民毋須供款,亦不需資產審查,即可獲得援助,預計金額為6000至9000元,每年開支150億元,讓經濟能夠復蘇,保持活力。然而,政府認為這樣可能需要納稅人「埋單」,需多付利得稅和薪俸稅;而且本年度財政預算已經有超過1000億元赤字,對此有所保留。
資料來源:〈香港對失業人士的財政支援措施〉,立法會秘書處
■題目
卷一 資料回應題
「為維持香港社會的整體生活素質,政府應額外調配資源,協助失業者渡過難關。」利用所提供的資料,說明一個支持及一個反對這項聲稱的論據。(8分)
◆拆題
?首先宜注意題目相關的單元。這與「今日香港」單元相關,包括與資源分配、生活素質、公共財政拉上關係
?注意題目的要求。題目的設計,雖然只是請考生講述一個支持和一個反對的理據,似乎寫兩段便可;但實際上,同學作答時,每段落內容需細分為不同層面,增加作答內容的豐富程度
?注意題目的本質,就是將資源投放在個別群體身上,以達到所有人生活素質提升的目標
●學生試答:.運用資料.額外例子.扣題作答.推論解說
學生答題∕教師評語∕(表)
◆總評
同學嘗試就其中一個向度分兩個層面解釋,做法可取,能扣題作答,亦有使用資料內容並加以恰當的解釋,顯示同學有駕馭資料的能力。同學亦能使用額外的例子(如失業者本身或需支付房屋按揭等開支),也有嘗試提及如「社會公平性」、「基本需要」等概念,連結不同的學習單元。不過,結尾部分歸納一般,提出了兩個大向度,但似乎未能將兩者融為一體。整體答題對題,思考方向正確,但解釋略有瑕疵,運用所提供的資料可更多。
成績:5/8
文:劉錦輝老師
[通通識 第7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