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議題:答題指引

[2021.05.13] 發表

【明報專訊】.新聞議題:晶片荒

.學習單元:現代中國、全球化

.顧問教師:隨燕老師

◆學習目標

知識

‧了解全球晶片供應現况

‧認識導致全球晶片供應短缺的因素及對全球經濟發展可能造成的影響

‧評估中國積極發展內循環經濟對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可行性及成效

技能

‧運用概念知識歸納因素及議題衍生的影響

‧運用準則考量及評估不同觀點

態度及價值觀

‧關心國際分工對不同持份者的影響

‧了解及推動公平貿易的價值觀

■資料回應題

◆(1) 「全球晶片短缺反映國際分工的缺點。」資料A如何支持這個看法?

參考論點

·拖累經濟復蘇步伐

由於現代社會的通訊和運輸成本下降,跨國企業可將不同地區的生產優勢納入分工鏈中以降低成本,增加產品的競爭力。理論上,國際分工可達到互利互惠的目的。可是,根據資料A,全球許多大廠在疫後復工時發現晶片嚴重短缺,影響復工步伐。資料反映全球晶片產業實行國際分工,如設計企業集中於歐美國家,台灣、日韓企業負責代工等,因此當全球晶片短缺便會影響其他生產鏈,甚或導致供應鏈斷裂,影響全球各大品牌的電子產品出貨,打擊全球電子產品的生產,拖累經濟復蘇步伐。

·消費價格上升

在國際分工下,跨國公司透過國際外判將部分生產程序等轉移到世界各地,形成全球生產鏈,以達至效率及利潤最大化。可是,資料A指出全球晶片短缺影響各大品牌的電子產品出貨,即使是電視機等電子產品的零售價格,也因晶片短缺而上升,反映國際分工下,晶片供應鏈斷裂為企業帶來生產壓力,商品價格也可能隨之上漲,直接影響消費者,可能造成生活成本上升,影響物質方面的生活素質。

◆(2) 參考資料B,指出及解釋中國積極發展晶片產業可能面對的兩個挑戰。

參考論點

·缺乏人才

雖然中國積極發展晶片產業,透過地方政府投入大量資金、提供優惠方案等,但成效不大,並面臨人才匱乏的挑戰。根據資料B,要培養一名晶片技術專才或需至少10至15年。此外,內地半導體從業員的薪資待遇遠不及互聯網和軟件行業,令優秀的大學畢業生投身半導體行業的意願很低。難以吸引優秀的科研人才,是中國晶片產業的發展的挑戰。

·難以短期內提升技術

根據資料B,晶片製造涉及的技術難度大、壁壘高、周期長,即使中國積極發展晶片產業,也可能面對技術樽頸。此外,現時晶片的關鍵技術由國外企業壟斷,即使中國積極發展相關產業,企業亦可能面對龐大的競爭及技術不足的困難,難以短期內提升國內晶片製造的技術。

■延伸回應題

◆(3) 「中國積極發展內循環經濟有助提升國家的綜合國力。」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關鍵字解碼

【內循環經濟】即由原材料至生產、銷售都在國內完成,減少對外國經濟的依賴。同學宜思考「內循環經濟」的發展可能涉及的不同層面,並運用具體事例說明

參考論點

很大程度上同意:

→ 擴大國內生產及銷售市場

中國積極發展內循環經濟,發揮國內大規模市場優勢,有助提升國家經濟硬實力。根據資料C,中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目前海外還沒有可取代「中國製造」的產業群,中國有能力積極發展內循環經濟。此外,經濟全球化暫時在疫情下受阻,單純依賴出口拉動經濟的做法或不合時宜,將發展重心向內轉移,刺激和發展內部消費市場,更能從容應對世界經濟環境的急劇變化。

→ 促進科研發展

中國積極發展內循環經濟,提高對科研發展的重視程度,有助提升國家科技硬實力。根據資料,中國積極加強自主研製及生產晶片,國務院更提出中國晶片自給率要於2025年達70%。另外,在電子商務、人工智能等領域,中國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因此,中國積極積極發展內循環經濟有助促進科研發展,提升國家科技硬實力。

很小程度同意:

→ 受技術限制

雖然中國積極發展內循環經濟,但是受技術限制,難以短期內提升國家科技硬實力。晶片產業長期由歐、美、日、韓控制,自2018年起,中國內地每年單是進口晶片就消耗超過3000億美元(約2.33萬億港元)外匯。即使中國積極發展晶片產業,也可能面對技術樽頸,企業亦可能面對龐大的競爭,故未能短期內提升國家科技硬實力。

→ 或影響國際關係

中國積極發展內循環經濟,或引起其他國家的疑慮,影響國際關係。近年保護主義漸興、全球市場萎縮的環境下,中國發展「內循環」經濟,可能引起國際質疑中國打算「閉關鎖國」,損害周邊國家利益和國際秩序,影響全球經濟貿易及發展,甚或影響國際關係。

■學習及答題指引,可於明報通識網下載:llife.mingpao.com/htm/dl/20210513BZ.doc

[通通識 第715期]

更多教育
透視救援:烈火焚營,難民當災
【明報專訊】2021年3月下旬,約有90萬難民居住的孟加拉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難民營發生大火,此難民營正是面對多年嚴重人道... 詳情
爆point大全:環境、社會及管治概念
【明報專訊】早前有地產商舉行招聘會,其中月薪高達10萬元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策略師」引起不少人好奇 。近年愈來愈多企業和投資者注重... 詳情
觀點與角度:控煙政策
【明報專訊】香港大學青少年戒煙熱線研究發現,25歲以下年輕吸煙者使用新型煙草產品(如加熱煙、電子煙)的比例從2017/18年度57.4%,升... 詳情
新聞測驗
【明報專訊】■(今日香港、能源科技與環境) 1.《施政報告2020》提出計劃在環保園設立現代化紙漿生產設施。港府2021年4月19日招... 詳情
【明報專訊】1.A  2.B  3.B  4.D  5.C  6.A  7.D  8.C [...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