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嚴峻疫情能迅速改善 靠普及接種疫苗逐步解封
加拿大可借鏡令民眾走出陰霾

[2021.05.10] 發表
大英博物館計劃在本月17日重開。

【明報專訊】疫苗的全面接種在英國已經初見成效,無論是新增病例數、住院人數還是死亡人數都顯著下降。專家表示,當加拿大的疫苗接種率達到英國的水平時,也會有同樣的良好效果。5月3日英國政府宣布,在過去1天內,只有1人死於新冠肺炎。這是英國爆發新冠疫情以來前所未有的事。而健康專家說,加拿大人也將會有同樣的美好前景。

多倫多聖米高醫院內科專家拉扎克(Fahad Razak)醫生說,英國就是加拿大的榜樣,方法就是更多地接種疫苗,並盡可能保持靈活的公共衛生措施,使疫苗發揮作用。

今年1月時,英國的新增病例數、死亡人數、住院人數和重症患者數量,都創下歷史新高,比加拿大最糟糕時候的數字還高出3到5倍。

僅在1月8日,英國新增感染者人數就多達6.8萬人;1月20日,死亡人數達1,820人。那一個月中,最惡劣的時候有3.9萬人住院,其中在深切治療病房(ICU)搶救的有4,000多人。

而現在,有一半英國人已接種最少1劑疫苗,四分之一的人接種了2劑,整個國家依舊被嚴格地封鎖,就算重開也是逐步且分階段地,由此才讓英國有了煥然一新的局面。所有的疫情數字都在下降。新增病例數下降了96%;死亡人數下降了99%;住院和ICU患者數量下降了97%。英國和加拿大一樣,是世界上僅有的將第二劑疫苗注射時間推遲數月的兩個國家。這一做法的目的,是要讓更多的人可以更快地獲得最少一劑疫苗的保護。

當時因為英國變種病毒B.1.1.7的迅速傳播,再加上疫苗科學家稱,延遲第二劑疫苗的注射,通常會產生更強的免疫反應,於是英國決定將第二劑的時間推遲12周。而加拿大也步其後塵,在3月決定推遲到最多的16周,因為當時加拿大的疫苗嚴重供應不足。拉扎克說,英﹑加兩國的決定都是絕對正確。

英國在1月和2月開始嚴格的全國封鎖,但現在正逐漸恢復正常。孩子返回校園﹐髮廊開放,餐廳露天餐座座無虛席,甚至允許在後院舉行小型派對。

下周的5月17日,將採取迄今為止最大的解封舉措:允許餐館堂食,兩個家庭總共6人可在室內聚會,戶外則可最多30人。兒童遊樂場、電影院、酒店和室內健身房都可以重開。

英國政府希望,在6月21日能夠完全取消所有限制。

英國能實現這麼快的接種,是因為趁早向輝瑞公司訂購疫苗,同時本國也研發出阿斯利康疫苗,國內﹑外都有充足供應。在一月份時,其疫苗接種量甚至超過美國,按人均接種量,僅次於以色列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

而加拿大在上周五有1,400萬人接種了最少一劑疫苗,佔全部加拿大人的37%以上。按照目前的接種率速度,在周三之前,加拿大應該能達到40%。

更多要聞二
省府擴大藥房疫苗計劃 熱點滿18歲居民可接種
【明報專訊】省府進一步擴大藥房接種疫苗行動﹐不但讓更多藥房提供疫苗接種﹐在疫情熱點﹐還將市民預約的年齡門檻下調至所有18歲或以上的居民。 ... 詳情
封鎖迫出潛能 自行剪髮方便慳錢 6旬漢稱疫後將持續
【明報專訊】疫情下人們生活發生重大變化﹐有些事從來沒有想到過可以自己做的﹐現在也做了﹐比如給自己理髮。北約克居民郭先生就成功地為自己剪了頭髮... 詳情
夏季旅行促銷活動重啟 專家提醒慎防疫情反覆
【明報專訊】隨着疫情減弱﹐一些旅行公司開始搞促銷吸引遊客﹐但業內專家提醒公眾﹐未來疫情仍不確定﹐不宜過早訂購旅遊產品。 士嘉堡一間華人... 詳情
夏季回華機票最低500元 暑期旅遊現時購買減15%
【明報專訊】隨着疫情逐漸減緩和一些國家放鬆旅行限令﹐一些機票代理公司推出促銷旅行產品﹐業內專家特別提醒﹐消費者應謹慎購買這些產品﹐特別考慮退... 詳情
多間大專無意要求學生 今秋返校須具疫苗證明
【明報專訊】隨着疫情減弱﹐加拿大各大專院校都在準備9月的校園重開﹐一些大學表示無意要求返校學生必須出示疫苗接種證明。 多倫多大學一名發...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Toronto Chinese Newspaper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Ka Ming Lui | Executive Chief Editor: Richard Kwok Kai Ng
1355 Huntingwood Drive, Scarborough, Ontario, Canada M1S 3J1 | Tel.: (416) 321-0088 | Fax: (416) 321-5377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416) 673-8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