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最嚴重 93公頃已「斬件」
【明報專訊】本研社推算全港有177公頃「私人丁地」涉潛在套丁行為,以元朗區潛在套丁最嚴重,近93公頃丁地完成「分割地段」步驟,當中八鄉蓮花地村潛在套丁規模最大,涉逾5公頃私人丁地,估計可建逾270間丁屋。
發展局:去年608舉報 正跟進
發展局回覆稱,地政總署去年共接獲608宗涉違法「套丁」舉報及投訴,當中包括沙田和元朗區內懷疑「套丁」的投訴,署方正按機制跟進和調查。當局稱,分區地政處審批丁屋申請時,會向申請人查詢業權和原居民身分細節,如懷疑涉及虛假陳述或詐騙,會將有合理懷疑個案轉介執法部門,若查明「套丁」行為屬實,會作刑事檢控。
本研社報告推算,目前全港潛在套丁的私人丁地,可建9700多間丁屋,單在元朗區佔近5000間,集中八鄉、屏山鄉及十八鄉,當中以位於八鄉錦上路的蓮花地村規模最大,涉潛在套丁的私人丁地達5.38公頃,估計可建272間丁屋(見表)。
6公司購24地段 股東董事同人
本報記者上月中與本研社觀察蓮花地村其中3幅私人丁地,現場設有圍板,並寫上「此乃私人土地,請勿進入」字句。從圍板外可見,其中一幅土地有挖泥機正做平整土地工程,另一幅土地則有工人正建丁屋外牆,地上放有磚塊。
該3幅土地過去亦曾被分割為多個地段,共涉約75個地段,本報與本研社共抽取其中36幅土地,以了解業權狀况,發現24幅由6間私人公司先後購入,而該6間公司經查冊後發現,其股東及董事均屬同一人。
公專聯政策召集人黎廣德表示,所謂「套丁」行為其實是透過欺騙手段,將丁權套入土地再發展丁屋,批評政府忽視打擊「套丁」行為一直是「心軟、手軟、腳軟」,「有法律手段而不採用,將原居民利益凌駕公眾利益之上」。
本研社促收地建鄉村式公屋
本研社成員黃肇鴻批評,政府一直未檢視私人丁地的發展潛力,認為與其被濫用套丁,政府應動用法例,收回有潛在套丁風險的丁地,並發展鄉村式公營房屋,估計每公頃可建500伙,較每公頃只建40間丁屋更能善用土地。發展局表示,「鄉村式發展」地帶本質是低密度發展地帶,發展多受制於現有基建配套,一般不宜作高密度房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