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點對點:追看疫情資訊 近八成人現抗疫疲勞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香港紅十字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在2021年1月22日至2月9日以電話問卷訪問728人。調查根據世衛及其他外國相關研究,制定17項有關抗疫疲勞的構成元素問題,調查發現79.2%受訪者同意留意疫情資訊或關注程度讓他們感到抗疫疲勞,70%受訪者同意自覺如染疫會帶來嚴重後果,71%同意疫情對其帶來風險,63%同意疫情期間曾有艱苦經驗。
有主婦現強迫症徵狀
紅十字會臨H心理學家暨心理支援服務主管張依勵稱,曾接獲求助,有主婦日花8至9小時洗手及清洗廁所,出現強迫症徵狀,甚至因過度要求家人配合而影響彼此關係,紅十字會需要轉介個案至精神科醫生。另外有個案過度接收疫情資訊,會強迫自己見到任何有關疫情的推播通知便要立即查看。張指出,雖然接收疫情資訊有助抗疫,但此個案已經超過臨界點,造成反效果。
不足一半人支持全民檢測
另外,香港專業及資深行政人員協會(專資會)委託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於2020年12月5日至12月13日作第三次「市民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後的經濟和社會狀G意見調查」,共收到809份有效樣本。調查訪問市民對各項防疫措施的支持程度,發現不論自願或強制全民檢測,市民的支持度皆不足一半,而不論各年齡、教育程度甚至政治取向的受訪者,均不支持「全日禁堂食」措施,比例超過六成,反映市民在抗疫疲勞下,不相信進一步強制措施能有效防疫。——綜合《明報》報道
.不支持強制全民檢測的原因(圖)
◆知識增益
抗疫與公共衛生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創研庫2021年1月公布「全民抗疫對促進公共壎耵滷狴隉v研究報告,以實地意見調查方式於2020年11月20至27日訪問806名18至65歲本港居民。調查發現逾七成(73.4%)受訪者同意已出現抗疫疲勞,報道引述學者分析指出,新冠病毒疫情反覆,市民長期嚴格遵守防疫措施下,心理承受能力達臨界點,因而出現抗疫疲勞,開始失去對抗疫情的鬥志和遵循抗疫指引的動力,或引發情緒問題。
另外,約兩成(20.2%)受訪者曾個人自發抗疫行動,如有受訪青年反映,部分非政府機構於疫情嚴重時只提供有限度服務,促使他發起派口罩給弱勢社群的社區行動。青協報告引述專家稱,民間個人自發的抗疫行動反映部分市民有較高程度的健康素養,能轉化健康知識為行動,在鄰舍層面回應民眾訴求。
.曾否參與抗疫行動?*(可選多項)(表)
.提升香港公共衛生水平的改善方向(最多可選3項)(表)
.抗疫疲勞(圖)
●模擬試題
◆資料回應題
參考資料,分析港人出現【A.抗疫疲勞】的【B. 因素】。
A. 抗疫疲勞指對所有抗疫事宜感到疲勞,防疫意識鬆懈,如抗拒政府的抗疫措施,甚至拒絕接收抗疫資訊
B. 須把原因以概念詞歸納成因素
?疫情反覆
香港新冠病毒疫情反覆,由2020年初起至少爆發四波疫情。根據資料,有香港市民因長期嚴格遵守防疫措施,心理壓力頗大,擔心違規會染疫,最後出現抗疫疲勞,如失去對抗疫情的鬥志和遵循抗疫措施的動力,更可能引發情緒問題。
?資訊爆炸
疫情期間香港的媒體和社交媒體出現大量抗疫資訊,在資訊爆炸年代,市民每天被各類抗疫資訊轟炸,當中真假、不同觀點的資訊混雜,令市民易生抗疫疲勞現象。如資料中香港紅十字會研究調查指出,有近八成受訪者同意留意疫情資訊或關注程度,讓他們感到抗疫疲勞。
?政府政策
疫情爆發以來政府提出並實施眾多抗疫政策,包括全民自願檢測計劃、「限聚令」、「限堂食令」等。但部分政策時寬時緊,令市民難以適應,部分政策更引發爭議,如「安心出行」手機應用程式引發私隱爭議等。若市民對政府的信任度低,市民對抗疫政策或產生抗拒心理,拒絕接收疫情資訊,容易產生抗疫疲勞現象。例如資料中圖表顯示,不支持強制全民檢測的受訪者中,最大原因在於不信任政府的安排,比例達50.5%,可見市民對政府信任度低及對政府抗疫政策存疑,亦會產生抗疫疲勞現象。
顧問教師:陳志華老師
[通通識 第7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