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慨嘆護理院仍重災
死亡病例本都可以預防
【明報專訊】2020年1月25日,加拿大發現第一例新冠病毒患者。如今一年過去,雖然從第一波疫情中獲得不少經驗教訓,但長期護理院依舊成為重災區,每日新增病例數仍然暴增,醫院還是瀕臨崩潰,少數族裔社區災情更嚴重。
在第二波疫情中,安省的長期護理院院友和普通民眾因新冠病毒死亡的人數,比去年3月疫情爆發後6個月內的死亡人數還多。
安省倫敦市西安大略大學的助理教授,公共衛生諮詢公司ETIO的流行病學家莫漢(Nitin Mohan)博士說:「這些本都是可以預防的死亡。我們已經經歷了這麼久的疫情,卻還是看到長期護理院疫情爆發和死亡,這真令人尷尬。」
大學醫療網絡(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UHN)的傳染病專家博格奇(Isaac Bogoch)也認為,去年春天安省的長期護理院已經遭受了重創,之後採取了一些步驟,但第二波疫情到來後還是見效甚微,證明這一系統多年來遭受忽視。
當病毒在加拿大剛剛出現時,公共衛生官員和政界人士似乎更傾向於平息對新冠病毒的恐懼,而不是發出警報。他們一再保證安省的風險很低,普通大眾應避免戴口罩。直到三月,官員們都說找不到有關社區傳播的證據。
博格奇辯解稱,疫情初期的不確定性真實存在,因為大家都沒見過這樣的病毒。雖然公共衛生信息會隨荇伅〞滷徽齒蚞A應,但這個速度遠比官員們想的慢。
麥馬士達大學醫學副教授查格拉(Zain Chagla)稱,直到2月下旬在美國發現社區傳播,許多人從美國返回時攜帶新冠病毒,政府才終於開始採取公共衛生措施。安省在3月17日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聯邦政府於3月20日停止了與美國陸路邊界的非必需旅行。
專家們同時認為,疫情爆發以後,安省的醫院系統在個人防護裝備嚴重不足的情況下行動起來,為應對患者激增做好了準備。但當時安省的病毒檢測能力有限,無法追蹤病毒的傳播路徑。
直至5月,省府還要求省民除非符合嚴格的標準,否則不能去檢測。這使得許多感染者並沒有被發現。考慮到第一波的死亡率,專家相信當時的實際感染數量遠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而新冠病毒的無病徵傳染能力讓專家也是非常苦惱,常規的發燒和咳嗽篩查法全部失效,而且還讓專家產生誤解,以為患者在出現病徵之前不會傳染。
查格拉說:「如果我們清楚地知道有無病徵傳播,我認為我們處理事情的方式會大不相同,會對旅行者更早實行隔離檢疫,公共衛生官員追病例的方式也將發生重大變化。」
雖然目前有[象表明第二疫潮已開始消退,但也有人擔心,變異的新冠病毒的高傳染性,不但可能會延長第二波疫情甚至導致第三波,以至於大部分人口都還沒來得及接種疫苗。
僅在過去的一個月中,約有20萬加拿大人感染了病毒,尤其是黑人和南亞裔社區災情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