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在空中懸浮更久 冬季戶外染疫風險高
【明報專訊】多倫多大學流行病專家Colin Furness教授表示﹐雖然戶外疫情傳播風險比室內要低﹐但是比較夏季﹐新冠病毒更適應寒冷乾燥環境﹐所以這個冬季戶外疫情傳播風險依然較高。
Colin Furness解釋說﹐夏季由於空氣濕度大、溫度高﹐含有新冠病毒的微小顆粒物(droplets)變得很重﹐結果停留在空中時間短﹐很快下沉到地面;而冬季由於空氣乾燥﹐這些微小顆粒物很輕﹐懸浮在空氣中時間較長﹐很容易傳播擴散開來。
還有一點﹐冬季我們的鼻腔、喉嚨比較乾燥﹐不能夠過濾掉這些微小顆粒物﹐容易被病毒侵入。而且﹐當呼氣時﹐呼出的氣體遇冷凝結變成微小顆粒物﹐極易包裹住病毒﹐從而導致它在空氣中漂浮傳播。
雖然冬季戶外新冠病毒更容易傳播﹐但是比較室內環境﹐它又比較安全﹐因為戶外冷空氣有助於把病毒吹散﹐而室內閉塞、空氣不流通﹐病毒只能「自我循環」﹐無法消失。
Colin Furness提醒公眾:「大家還要意識到這一事實﹐病毒在冬季的『行為』是變化多端的﹐當我們外出時最有效的防疫方式是避免人員聚集﹐保持社交距離和戴口罩。醫療研究證明﹐與未戴口罩人士近距離接觸﹐共享空氣很容易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