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脫歐揭2021序幕
約翰遜新年賀辭 強調自由掌握在手
英國的脫歐過渡期屆滿,和歐盟的貿易及合作協議亦同步生效,避免了無協議脫歐帶來的震盪。首相約翰遜在新年賀辭中表示,脫歐後的英國把自由掌握在手中,將以不同的處事方式做得更好。
約翰遜稱,英國脫歐後將成為開放、寬容、外向及推崇國際主義和自由貿易的國家。
約翰遜:「這是國家的奇妙時刻,自由已掌握在我們手上,充分利用它取決於我們,我認為英國聯合王國的團結將可令民眾壓倒一切。」
英國時間昨夜(12月31日)踏正11時(布魯塞爾時間元旦零時),正式結束脫歐過渡期,象徵英國完全脫離歐盟,與歐盟的關係掀開新一頁,亦率先揭開2021年全球新格局的新章。英歐上周已達成貿易協議,避免了無協議脫歐,但未來仍要面對重建新關係等各種挑戰。來往英國和法國的陸路、海路客貨運將會實施新的過關措施,但由於新冠疫情和元旦日假期的關係,暫時未遇到考驗。
回顧歷史,英國自1973年加入歐盟的前身歐洲經濟共同體(EEC),當年入歐過程中也遇到重重阻礙,入歐後國內的疑歐主義情緒依然存在,這股疑歐力量最終形成脫歐公投的動力,促成今天的「分手」局面。
脫歐過渡期正式結束
按雙方協議,英國今天正式脫離歐盟,生活上帶來多方面變化,除了英歐雙邊公民之間的人員、貨物、服務和資本的自由流動結束,英國人前往歐盟國家旅遊,須持有效期6個月以上的護照,在180天內只能在歐盟國家停留90天。關稅方面,貿易協議確認雙方為「可信賴貿易伙伴」,意味貨品交易時不會有關稅或配額問題,而英國出口仍須符合歐盟衛生與安全標準;漁業方面,歐盟同意在5年半過渡期內在英國水域減少25%捕魚量,之後雙方每年再磋商;根據英歐去年達成的協議,北愛爾蘭將繼續遵守歐盟單一市場規則,留在關稅同盟,從英國運往北愛的貨物仍需檢查,而脫歐過渡期結束前夕,西班牙和直布羅陀政府仍在盡最後努力磋商邊境問題,最終達成初步協議。
英國脫歐經幾番轉折,當年入歐過程亦是一波三折。二戰結束後,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對重建歐洲有一套想法,盼通過一體化的歐洲來阻止戰爭再現。
1957年,法國、西德、意大利、荷蘭、比利時及盧森堡6國簽署《羅馬條約》成立歐洲經濟共同體(EEC),即歐盟的前身,但英國不在其中。
英國眼見西歐經濟起飛,欲加入EEC爭取歐洲經濟市場的地位,惟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因擔心英國加盟或令法國影響力不保,兩度拒絕英國加盟的申請。直至戴高樂下台後,英國再次申請入歐,終於在1973年成為EEC成員。
英國入歐後,國內仍存在強烈的疑歐思緒。英國早在1975年曾就是否繼續留在EEC舉行公投,結果顯示67.2%的民眾支持留歐,親歐派先勝一仗。
英歐矛盾在1980年代戴卓爾夫人執政期間逐漸浮面,疑歐的戴卓爾夫人反對歐洲一體化,直言集權式的歐洲共同體對英國是「噩夢」,抱怨英國對布魯塞爾的貢獻大於收穫,更堅決反對歐洲統一貨幣。戴卓爾夫人於1990年10月在國會下議院發表的疑歐演說,連說三聲「不,不,不」最為經典,表明反對歐洲一體化的立場。
2008年金融海嘯和歐債危機爆發後,英國的疑歐聲浪再度高漲,加上歐盟的人口自由流動及開放邊界政策,大量移民湧入英國造成社會問題,更助長英國的疑歐情緒。2013年1月,時任首相卡梅倫為壓制黨內的疑歐派及爭取選民支持,他在演說時承諾一旦保守黨贏得2015年大選,將舉行脫歐公投,但2016年的公投意外以51.9%選票支持脫歐。卡梅倫政治豪賭失敗請辭,遺下爛攤子。
自脫歐公投結束以來,英國兩度更換首相,經過4年多談判才最終達成雙邊貿協,避過無協議脫歐危機。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