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與角度:香港輸入核電是否理想減排方法?
【明報專訊】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為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政府會研究各種減碳排放方法,並於2021年中更新《香港氣候行動藍圖》,定下更進取的減碳排放策略和措施。《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分析,逾12萬個對發電的減碳意見中,逾4.1萬個反對向其他地方買電,逾3.1萬個表明反對從內地輸入能源。
◆事件背景
《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於2020年11月13日公布,報告指出受科技與土地問題限制,本地能源需求未能於短期至中期完全依賴可再生能源。目前香港約有25%能源由可再生能源與輸入核電供應,顯示輸入能源在協助減排上有一定的重要。
報告亦指核電在氣候變化問題上是短、中期的應對策略之一,因核電釋出溫室氣體數目極少,且已有數十年的使用經驗,有意見認為核電可靠、土地使用效率高且電力價格合理。截至2020年8月,已有逾30個國家或地區運作超過440座核反應堆,另有數百座正在計劃研究興建,反映全球多國對核電有一定程度的依賴。然而,亦有意見反映憂慮核安全與環境污染。在是次公眾諮詢中,對於香港應否繼續使用核電,社會有不同意見。委員會建議展開如何安全使用進口核能的相關研究。
資料來源:《長遠減碳策略公眾參與報告》及綜合報道
■評論摘要(經編輯刪節)
核電擔起減排重要角色
「核能發電的價格較為穩定並具競爭力,相對而言燃煤和天然氣的成本受制於國際燃料市場的波動。核電幾乎不會產生任何排放,並只有極低的碳足[……中電承諾於2050年就其發電組合的碳排放強度降低75%,使用核電有助實現目標,亦有助落實能源願景,即為珠三角地區未來十年環保發電勾劃的路線圖,肩負起關鍵的角色。」——中電集團
必要引入內地清潔核電
「香港自行發電當然可以,但在利用可再生能源方面,水力發電,風力和太陽能發電極其量只佔3%至4%,香港如果要建核電站,引起的爭議十分大,如果不向內地購買電力而自行發展燃煤或燃氣發電,會產生污染,而購買內地的電力,大部分是來自相對清潔的核電,對本地環保的影響孰輕孰重,高下立見。」——明報社評
核電非唯一減碳出路
「以入口零碳能源取代煤、天然氣和燃油,是達到零碳排放的必經之路……諮詢顯示民意反對輸入核電,認為重提這措施是不合適,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大降,已較核電便宜……內地、歐盟、澳洲、日本等地已有採用綠色氫氣作為發電能源的策略和計劃,本港卻未有任何行動,政府應跟上大勢。」——天文台前台長、「長遠減碳策略支援小組」前召集人林超英
核電減排飲鴆止渴
「以核電減少碳排放如同飲鴆止渴,核電廠一旦發生重大輻射泄漏事故,將嚴重污染環境及危害人體健康,風險極高。香港作為負責任的國際城市,不應明知核電的危害仍故意參與製造另一場環境危機。」——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
■解讀衝突點工作紙(表)
(網上工作紙另設概念闡釋及延伸問題:life.mingpao.com/htm/dl/20201217BY.doc)
[通通識 第68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