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Close-up:電子教學新挑戰
【明報專訊】新冠病毒疫情下,本港的中小學校以網課加面授形式教學。教師與家長、學生遇上眾多挑戰,如設備與網絡問題、教學模式轉變、社交接觸下降等。Microsoft香港區域科技長許遵發表示:「疫情後當學校習慣IT教學以後,未來將會是兩項(傳統與電子教學)共存。」
許:Microsoft香港區域科技長許遵發
黃:元朗商會中學及Microsoft卓越創新教師黃鳳鳴
陳:英華書院及Microsoft卓越創新教師陳汝堅
1. 過去為什麼學校較少用電子教學?
許:過去Microsoft香港與教育局合作提供免費電子教學工具給學校使用,但採用程度與發展速度並不理想。學校不常用電子教學的原因有二,一、學校沒有資源聘請資訊科技專業者協助教師教學;二、有教師不懂使用電子教學工具。
2. 推行網課,會擴大學生的學習差異嗎?
黃:在2019年6月至7月到2020年6至7月的學期末考試,可見到學生有很大的學習差異。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在網課的月份,亦能緊貼學習進度,成績持續進步,但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比原本名次應有的平均分下降了不少。
3. 學校如何應對網課帶來的挑戰?
黃:網課期間每星期學校都會檢討網課成效,如有家長反映學生的眼睛疲勞、與班主任的聯繫變少等。為追趕教學進度,師生亦有壓力。為應對挑戰,教師方面,學校提供基本的知識訓練,亦可讓不熟悉電子教學工具的教師回校授網課,以便提供協助;後來學校亦設有點唱、西洋書法、興趣班等,為學生紓緩學習壓力。
我們更會於網課前設立「你今天快樂嗎?」投票,如果上堂時很多同學投選不快樂,教師會想會否是因為課堂內容沉悶、單一,或是互動不足呢?如發現同學的快樂指數較低時,教師會於課堂後或小息時與同學聊天,了解他們不快樂的原因、需要,以及有否足夠支援。
4. 網課推行期間,有什麼難忘的事?
黃:由於學校有跨境學生,恢復面授課堂後仍須同時繼續網課。跨境學生只能透過程式的舉手與留言功能發問,但教師要同時兼顧班房與網課程式,未必能實時看見學生於程式中舉手。後來教師決定邀請中一級同學輪流幫手留意程式上有否留言,想不到這使同學變得更細心,亦變得更認真上課與更具責任心。
5. 科技如何提高教學成效?
陳:不同學生的家庭環境不同,擁有的電子設備亦有差異。科技教育不應受電子設備所限,而是要令學生不論使用何種設備,他們參與學習的機會均等。前線老師要思考如何令學生的投入感、表達方式增加,如可以借助科技及調整課程吸引學生。使用電子教學時,學生如僅以投票、文字方式參與會感到沉悶;教師要提升發問技巧,教師如以選擇題方式提問,答案會變得固定,透過電子教學軟件則可令學生跳出框架作答,增加參與度。
文:何展鵬
圖:相關機構提供、資料圖片
[通通識 第6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