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角度——子宮肌瘤:會演變成為癌症嗎?
郭詠觀醫生(Dr. Jason Kwok)
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又稱平滑肌瘤(leiomyoma、或myoma)是生於子宮的非癌性腫瘤,通常見於育齡期婦女,最常見於四十至五十多歲的婦女,約百分之二十至八十的婦女在五十歲時患有子宮肌瘤。
子宮肌瘤可以小至肉眼也看不到、但也可以大至將子宮變大和變形,患者可能只得一個、但也可能有多個肌瘤,在極端的情況下,多個肌瘤可將子宮膨脹、令腹部隆起,並增加患者的體重。很多婦女在她們一生的某個時間出現子宮肌瘤,但她們可能並不察覺,因為子宮肌瘤並沒有引起任何症狀,有時是醫生在做婦科檢查或因其他原因做盆腔超聲波檢查時發現的。
若有症狀,可能會受到肌瘤在子宮的位置、大小和數量影響,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一)月經期間大量出血、並導致貧血;(二)月經期長:超過一個星期;(三)盆腔疼痛或有壓力的感覺;(四)小便頻繁;(五)難於排清尿液;(六)便祕;(七)背痛或腿痛等,在罕見的情況下會出現急性劇痛,因為肌瘤生長得過快,令血液供應不足而壞死。
子宮肌瘤通常是以在子宮的位置分類:
(一)壁內子宮肌瘤(Intramural fibroid):生長在子宮肌壁內;(二)子宮內膜下肌瘤(Submucosal fibroid):凸出在子宮腔內;(三)漿膜下肌瘤(Subserosal fibroid):凸出在子宮外面。子宮肌瘤的成因不明,已知的是從子宮肌膜(myometrium、也稱子宮肌層,是子宮壁的中間層,包括主要的子宮平滑肌細胞)內的一個幹細胞發展出來,一個細胞不斷分裂成長,最終形成一個有別於其他組織的腫瘤。
導致子宮肌瘤形成的因素包括:
(一)基因變化:很多子宮肌瘤的細胞與正常的子宮平滑肌細胞有變化了的基因。
(二)賀爾蒙:女性激素雌激素(Estrogen)和黃體酮(progesterone)在每個月經周期刺激子宮內膜,為懷孕作準備,它們也會刺激子宮肌瘤的生長,子宮肌瘤的細胞比正常的子宮平滑肌細胞含更多雌激素和黃體酮的受體(receptor);子宮肌瘤通常會在絕經後縮小,原因是婦女在絕經後減少、甚至停止分泌雌激素和黃體酮。
(三)其他生長因子(growth factors):其他能刺激細胞增殖和分化的物質、例如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可能影響子宮肌瘤的生長。
(四)細胞外基質(Extracellular matrix):是將細胞黏在一起的物質,子宮肌瘤含較多細胞外基質,也令肌瘤呈纖維狀。
會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高危因素包括:
(一)種族:黑人婦女比其他種族的婦女較多患上子宮肌瘤,而她們也會於較年輕就被診斷患上子宮肌瘤、患有較多和較大的子宮肌瘤、和有較多和嚴重的症狀。
(二)遺傳:有母親或姊妹患有子宮肌瘤的家庭病史會增加個人患上子宮肌瘤的風險。
(三)其他因素:較年輕已月經初潮、肥胖、缺乏維他命D、進食過量紅肉但不足水果蔬菜的膳食、過量喝酒等。
子宮肌瘤的生長模式因人而異:
可以維持原來大小、可能慢慢變大、也可能變大得很快,有些子宮肌瘤經歷生長激進期(growth spurts),又有些可能會自我縮小;很多在懷孕期間出現的子宮肌瘤在生產後當子宮回復正常大小時會縮小、甚至消失。根據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婦女衛生辦公室(Office on Women's Health)的資料,子宮肌瘤幾乎一定是良性、非癌性腫瘤,很少(少於千份之一)屬癌性肌瘤:惡性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但它們不是源於已有的子宮肌瘤;子宮肌瘤不會增加患上惡性平滑肌肉瘤的風險,也不會增加患上其他子宮癌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