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烽火一周年】師生不免恐懼 守護自由氣泡 黃照達:課堂避談己見 陳家洛:來自無法說清的憂慮
【明報專訊】去年11月中大及理大成為戰場,9間大學的校長其後發聲明稱,遺憾當前社會紛爭,令大學校園化身政治角力場所。過去一年,陸續有人被趕離這個學術自由堡壘,港大解僱戴耀廷,中聯辦稱決定是懲惡揚善、正義之舉;邵家臻、葉蔭聰不再獲大學續聘。留守的學者也未必有免於恐懼的自由。浸大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黃照達創作無數政治漫畫,他稱以往會在課堂分享作品背後意思,可開放討論,但現時對立強烈,他個人也鮮有談及所想。
視藝生恐違國安 改畢業作
《港區國安法》6月30日起正式生效後,大學氣氛有進一步變化。浸大視覺藝術院每年設本科畢業展,今年因疫情延期。黃照達稱,今年明顯多了學生創作涉政治題材的作品,他們早於6月或之前已茪滼虴@,展出時港區國安法已實施,部分同學即時有憂慮,「突然好驚,件作品出不出到街?」之後他與同學一起商量,更改作品內容,收起標語、口號,免觸犯法例。
稱不感大學氛圍變
嶺大高層促官方統一指引
嶺南大學協理副校長劉智鵬稱,個人無感受到大學氛圍及實際情G有變,「大學素來自由,且一直以來在課堂也不該宣揚政治,我不相信有學者會如此做」,下課後在校內則有不同類型活動,這些活動相對較寬鬆。
劉智鵬認為現階段應促請官方予統一指引。他提及反貪法例初成立時市民也很憂慮,「不知幾時中招」,故廉署做了一系列教育工作。他認為現時港區國安法亦一樣,希望相關部門宣傳、解釋清楚,而不是談擔心與否的問題。
陳:犧牲學生思考空間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副教授陳家洛認為,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校園氣氛有變,「來自無法說清楚的擔憂」。他稱以往一些可討論的議題,如大學民主牆使用規則,可張貼什麼,如今變得無空間討論或辯論,「當大學都統一line to take,要跟法律做事,校園管理變得『好有根據』」,犧牲的是學生在校園入面思考、摸索的空間。
陳家洛稱,大環境空間減,他在前線教學便要維持「自由氣泡」(academic freedom bubble)延續學術自由氣氛。他其中任教的「香港政府與政治」課程,少不免涉及政治事件討論,他稱不會自我審查教學,「不覺得要去避開,有很多事值得討論」,課堂可以研究、分析被禁標語和歌的理據,從而討論香港的轉變、自由度變差。他稱,同學之中固然有人不同立場,「這樣先突顯一國兩制不同」,他稱,樂見兩方討論,教師有責任引導求證。
黃:校方蚇影 授課添憂
黃照達平日主力教插畫類課堂,本身有畫政治漫畫的他,亦會分享自身作品,「(以往會)講少少自己看法,現在就不會了」。他稱,以往可以開放討論,但反修例運動後對立強烈,「現在討論也許不是太好的timing(時機)」。過去大半年因新冠疫情緣故,大學轉為網上授課。即使近日陸續恢復面授,仍同時保留網上Zoom堂。黃照達稱,學校有指引要求將課堂錄影,影片雖不用提交校方,但當要錄影已增添顧慮,「更加不會講(敏感話題)」。
明報記者 魏綺婷 李以莊 陳柔雅 艾博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