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冠肺炎病毒有關 兒童罹患罕見炎症 損心臟或終生受累
【明報專訊】根據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兒童罹患一種與新冠肺炎病毒有關的罕見炎症性疾病,會對心臟造成損害,若損害嚴重的話,可能需要終生監測和接受後續治療。
相關研究結果於上周五(4日)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血針》(The Lancet)旗下子刊《臨牀醫學電子版》(EClinicalMedicine,圖)上發表。研究案例表明,在無徵狀感染後的3至4周,「小兒多系統發炎症候群」(MIS-C)可以毫無徵兆地出現在看似健康的兒童身上。
MIS-C是一種身體各部位,包括心、肺、腎、腸胃、腦、皮膚以至眼睛也可能發炎的症病,若不加以治療的話,可能導致心臟受損,症狀跟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和中毒性休克綜合症(toxic shock syndrome)相類似。然而,最新研究指,MIS-C發炎的程度已超逾該兩種兒科疾病的類似狀況。
該項研究的作者莫雷拉(Alvaro Moreira)告訴美國德州大學健康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說:「兒童在沒有顯現新冠肺炎典型呼吸道症狀的情況下,就可以出現令人恐懼的MIS-C。孩子可能沒有病癥,沒有人知道他們已染恙,但在數周後,他們在體內可能會併發這種相當誇張的炎症。」
儘管研究員尚未清楚是什麼原因導致MIS-C,但美國疾病控制及預防中心(CDC)說:「許多MIS-C患兒都感染過新冠肺炎病毒,或者其身邊有確診患者。」
該研究小組回顧在1月1日至7月25日期間全球662宗MIS-C病例,並發現近半數MIS-C患者本身已有潛在的健康狀況,而當中一半人有癡肥或體重超標等問題。
研究員指,90%即581宗MIS-C患兒出現心臟受損症狀,並需要接受心臟超聲波檢查,因為「他們明顯因該疾病而出現心臟異常情況」;有71%患兒需要送入深切治療部(ICU),而至少60%出現休克症狀。
研究結果表明,入住ICU的患兒中,有22%需要「插喉」接受機械通氣治療(mechanical ventilation),有4%更要接駁「人工肺」(ECMO)維生。在ICU的平均住院時間約為8天。
此外,研究發現,在罹患MIS-C後,所有患兒均出現發熱,約74%報稱腹痛或腹瀉,並有68%更會嘔吐。在662宗MIS-C病例中,有11名患兒不治。
莫雷拉說:「(MIS-C)可致命,因為它會影響多個器官。無論是心臟、肺部、腸胃系統還是神經系統,它都會對多個方面造成影響,這是臨牀醫生初步難以理解的地方。」
研究員指,儘管川崎病的常用治療如「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和糖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steroids)對治療MIS-C是有效,但他們稱,它們只在某些情況下有效用。莫雷拉說:「這些兒童將需要大量觀察和以多次超聲波跟進檢查,以確定病情會否治愈,抑或他們餘生都出現有關狀況。」